罗飞:我的乡土文化情结

2018年11月26日18:11

来源:大河网

  回顾自己这些年的历程,其实就是凭着一股韧性,热情,执着,本着一个梦想,长期坚持做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也不知道是不是叫追求:

  2003年8月6日,采制的新闻《高温惹火白云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播出,实现县电视台在央视播出零的突破,被记于《嵩县志》历史大事记。

  2005年创办纯文学网站扫花网,至今已拥有注册作者上万人,其中嵩县作者500多人,编辑出版《嵩县当代文学百人百卷》一书,引燃“嵩县文学现象”。

  2012年领拍系列人文电视片《话说嵩县》(获市一等奖),深入全面挖掘、宣传嵩县历史文化,至今撰写;因在文化传播方面成绩突出,获嵩县“2012年度感动嵩州十大人物”提名奖。

  2012年至今,深入挖掘嵩县历史,创作嵩县历史类论文和介绍文章数十篇,并多次在论坛上与外地专家争论,为嵩县三涂山、伊尹故里、陆浑古城等正名。

  2015年创办实体的文学沙龙,举办公益文化讲座、座谈数十场,经常举办文化聚会活动,让嵩县文化学人有“家”可归……

  2016年,与嵩县检察院合作,编导拍摄嵩县反腐微电影《李老粘告状》,并获全市检院评比第一名,在全市和三门峡市进行了巡演。

  2016年创作歌曲《大嵩县》,并与文化馆合作将其编成广场舞,在全县推广,使当年嵩县文化广场上出现了千人跳《大嵩县》广场舞的壮观场面。2017年创作《嵩州》一歌,又创作了《沁园春·嵩县》MV,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对于宣传嵩县旅游起到较好的作用。

  2014年创办《嵩县在线》微信公众号,依托扫花网资源,每月四期,每期八篇,图文并茂地发布嵩县文学、历史方面的原创作品,如同一部嵩县的人文电子杂志。现公众号拥有粉丝上万人,对嵩县历史文化起到一定的挖掘、整理、推介作用。

  2017年,获得嵩县首届“宣传文化本土人才”称号。深知自己没有什么成绩,思来想去自己能被大家认可的所谓“人才”的,其实大概就只剩下这么一点了,那就是对家乡深深的热爱——我之所以要加热爱前再加上一个“深深的”,是因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感应是出类拔萃的。

  作为县历史文化研究协会和作协的主席,使我有机会更全面、更深刻去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别人眼里一座普通的山,一条普通的河,一堵不起眼的墙,一门微不足道的技艺,在我们的眼里,可能都散发着人文的光芒。你登到九皋山上,只看到一座庙,我却知道,李白为这山写了几首诗,李白《将进酒》里的岑夫子就隐居在这里,金代大诗人李俊民也隐居在这里。你看到陆浑湖只是一个湖,我却知道,湖边近别墅区的地方,淹没了一个唐代著名文人元德秀隐居的茅屋。大坪白疙瘩一段不起眼的土墙遗迹,让我看到的是金兵和南宋抗金英雄——嵩县翟进、翟兴兄弟……

  我时常手捧《山海经》和《水经注》,行进在家乡的土地上,为对应找到史册记载的每一座山头,每一小条河而狂喜。想为家乡的秀山美水而歌,想为家乡浓郁的风土人情而呼,并且想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快乐,于是笔下就有了涓涓的文字;文字犹感不足,于是就借助影视、音乐等多媒体宣传工具来展现,从中积累了一些宣传技能,并取得了些所谓的成绩,成了别人眼中的多面手。孔子说:“吾少也鄙,故而多能也。”我要说:“我想为家乡而歌,故而多能也。”——如果要让我为乡土人才做一个定义的话,我会说,所谓的人才,就是痴爱和认真做着一份对社会、对家乡有益的事,并且能把它做到别人目光之上的高度的人。

  今后,我要把对家乡的这份痴爱,用影像、用文字、用现代化的传媒工具,转化出更多的成果,让更多家乡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深情而歌,为家乡激情而活,为家乡热情而工作,努力为推动家乡人才建设,尽自己在文化宣传方面的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罗飞,男,1980年生,嵩县作家协会、嵩县历史文化研究协会主席,文学网站扫花网站长)

编辑:康世甫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