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2018年11月07日17:53

来源:大河网

  题记:

  “木刻还未大发展,所以我的意见,现在首先是在引一般读书界的注意,看重,于是得到赏鉴,采用,就是将那条路开拓起来,路开拓了,那活动力也就增大……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致陈烟桥》,1934年4月19日,见《鲁迅全集》第13卷第8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木刻文学如此,豫西土生土长——土的掉渣的鼓儿词何尝不是如此呢?

  “鲁山好,好鲁山,

  好山好水好家园。

  有大河,有高山,

  有岗有洼有平川。

  露峰山牛郎织女文化发源地,

  淮河发源伏牛山。

  墨子享誉海内外,

  诞生在鲁山尧山镇的西竹园。

  琴台善政有元德秀,

  元结的老家商余山。

  鲁山一高的《元次山碑》,

  颜真卿撰文并书丹。

  徐玉诺热情似火开新诗,

  鲁山徐营有家园。

  今天我一曲鼓词赞玉诺,

  唱一唱这位五四爱国大诗人,

  他与咱农民心相连。

  徐玉诺一九二一年加入了文学研究会,

  二十七岁他风华正茂有才干。

  首篇小说是《良心》,

  就登在一九二一年一月七日

  北平《晨报》第七版,

  展现了新文学初创时期新面貌。

  大笔挥撰写春天,

  笔笔蘸满血和泪。

  这是中原新文学的春雷,它头一篇。”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笔者来到冯国先生工作室屋外,即听得古朴苍劲土的掉渣的鼓儿词演唱,金声玉振,真纯感人。

  一见面,冯先生放下鼓板,说他正在揣摩演唱《爱国为民的大诗人徐玉诺》剧本,这是一本徐玉诺全传,简称《玉诺传》。

  可以说一粘住“鼓儿词”,冯先生两眼放光、如数家珍。

  鼓儿词源于犁铧大鼓。据传犁铧大鼓始于东汉年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当年,中原一带大旱连年,灾疫四起,巩县一名叫丘祖的农民为生活所迫,到陕西省高都县(今天山西的晋城一带),用两片犁铧相互击打,腰间挎一面大鼓,沿街卖唱乞讨。由于这种形式受人欢迎,效仿者竟多起来。几年后,丘祖回到家乡,创立了犁铧大鼓这门艺术。通过近百代艺人的发扬传承,一直流传至今。在伏牛山地区的平顶山、南阳一带流传的犁铧大鼓也叫豫西大鼓。据说豫西大鼓有两种:一种叫鼓碰弦,即一个鼓、一把弦子、一个钢板,配的是三弦和曲胡,现在已没有人再唱。

  鼓儿词,就是一个鼓、两个钢板构成鼓配词的说唱艺术。这种鼓儿词,初名高台鼓儿哼,又名大鼓书,俗称鼓儿词。它是一种鼓板击节加说唱的艺术形式,一直径八寸的扁圆型专用书鼓,一月牙型的钢板,一人伴奏并演唱。演唱时用支架将鼓架起,左手挟两块犁铧钢片(又称钢飞),右手执鼓槌敲击出过门后开腔演唱。演唱当中鼓槌、铧片也可做道具使用。道白讲究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加之鼓和钢片伴奏,表演洒脱,艺术感染力非常强,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

  豫西鼓儿词艺人冯国先生,1964年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鲁山县政协委员,拔尖人才。他原籍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青华镇,14岁拜南阳老艺人刘延河为师学艺,17岁独自登台演出。他勤奋刻苦,老师教的传统剧目他一部部烂熟于心,说唱表演声情并茂、游刃有余。长篇大书《杨家将》《水浒传》《小八义》《拉荆扒》等十余部传统剧目,他张口就来。

  从艺三十余年来,新创作鼓儿词节目百余部,先后获得省、市荣誉奖励,并受到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河南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夏挽群的好评与鼓励。

  在豫西平顶山地区,冯国不仅是唯一演唱鼓儿词为主的艺人,而且他独树一帜,具有豫西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受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夏挽群同志的高度评价。他鼓励冯国“一定要把这一独特稀有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2007年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来平顶山视察曲艺工作时,饶有兴致地和冯国切磋技艺,勉励冯国“育人出书走正路,树立起曲艺形象”。

  由于艺术成就显著,2008年,冯国被河南省曲协授予“河南省曲艺表演艺术家”称号,并连续当选政协鲁山县7、8、9、10届委员,并获鲁山县拔尖人才称号。2009年当选为鲁山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2009年,鲁山鼓儿词被列入第三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厅2010年6月命名冯国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鼓书项目传承人、河南省表演艺术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影视文化、网络文化和其它文艺形式的日益发展,鼓儿词这一古老单一的民间传统艺术表现形式逐步被现代文化形式所替代,且濒于灭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冯国固守在这一独特的阵地,为歌唱河南、歌唱新时代努力奋斗着,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义务演出。

  从2002年参加鲁山县委组织部组织的《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到2005年演唱《红色之花开鲁山》在河南电视台《河南与世界》栏目播出,2006年4月15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专访“冯国让优秀民间文艺星火相传---鼓儿词迎来明媚春天”专题报道。冯国先后获得2006年11月河南省第九届小剧、小品、曲艺大赛《河南颂》三等奖、2006年12月平顶山市全市职工文艺调演《好山好水好家园》一等奖、2006年12月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特色文化周展演中《厚重灿烂平顶山》金奖等等。

  在鼓儿词这片古老的艺术领域,冯国默默地耕耘着、坚守着。三十多年的坎坷,三十多年的风雨,冯国从没有说过一个不字,没有过任何的抱怨。三十多年冯国从南阳扎根鲁山,为豫西的振兴和发展唱了无数场群众欢迎的鼓儿词,深受鲁山人民的欢迎和爱戴。

  他是时代的歌者,他为人民唱出时代的美好旋律;他默默坚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阵地上,为鼓儿词这一古老的文艺表演形式的持续和发扬光大不懈地努力着!(史大观)

编辑:康世甫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