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洛阳市平乐镇一个中医正骨世家,爷爷郭维淮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楷模”称号,是我国中医药界第一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母亲郭艳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从小我就耳濡目染爷爷和母亲的精湛医术及高尚医德,深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医生,像爷爷和母亲一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1994年在我考大学时,爷爷曾对我说: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西医,平乐正骨虽然是以中医为基础,但想要更好的发展既要吸取更多的流派的优点,也离不开西医的理论知识,将两者更好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发扬光大平乐正骨。在爷爷和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大学期间我不仅刻苦学习西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而且抽空自学中医经典。在寒暑假期间,我还会跟爷爷坐诊抄处方,爷爷擅长用普通、常见的中草药物治病,丹皮就是其中之一味,《本草纲目》中提到丹皮又叫牡丹皮,就是牡丹的根部除去细根后,剥取根皮晒干而成的,我曾经问过爷爷,为什么要用这味中药,爷爷说,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功效,它不仅在对症治疗时效果明显,而且价格也不贵,这样,患者不用花太多钱就能治好病了,一味看似普通的中草药经他老人家信手拈来,配伍成方,疗效神奇。
1999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工作,爷爷满怀深情地说:咱们家又多添了一名大学毕业的传承人,爷爷平日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人,虽然话语不多,但是寄托了老人的期望,使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尤其对我个人而言,中医知识仅靠自学和平素爷爷和母亲的口传手授,还比较薄弱。正因为此,在积累了几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后,我又先后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石氏伤科的经验技术,又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习攻读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
2007年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牵头下,我院实施“名院共建、名医培养”的人才计划。当时我正身怀六甲,可是我不想放弃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克服孕期身体的种种不适,积极准备参加选拔,最终被医院推荐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宫廷正骨流派的代表人传承人孙树椿教授为徒,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跟师学习。2007年12月在洛阳举行拜师仪式时,我的孩子才刚刚两个月,由于要经常往返于北京、洛阳两地学习,就只能狠心给孩子断奶。孙树椿教授强调学习手法必须对人体正常筋骨的结构关系有清楚的了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述:“必先知其体相,识其部位”,如果解剖学知识缺乏,仅凭“手摸心会”来“知其体相”显然是很有限的。扎实的西医解剖知识使我在中医手法的三年学习中受益匪浅,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孙老师外出参加活动和出诊,总是将我带在身边,并对别人说:这是我的小徒弟。
2010年12月,省里要选派一名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援助新疆,我丈夫崔宏勋被医院选中。当时我们的孩子刚3岁,公婆已经70多岁,尤其是婆婆的脊柱才做过手术,腿脚还不是很灵便。院领导征求我们的意见时,我们俩都丝毫没有犹豫,援疆是政治任务,它肩负的是中原人民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是件光荣的事情,能被选派体现了党组织的信任,也是发挥自身特长,为边疆人民服务的好机会。就这样,在严冬季节我毅然支持丈夫援疆支边,家庭的困难我们可以自己克服。每天清晨我很早起床给公婆、孩子准备早餐,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然后开始自己一天繁忙的临床工作,周末还要抽出时间推婆婆出去散心。由于我要参加副主任医师的资格考试,每天只能在深夜,全家人都休息后才把厚厚的参考书拿出来认真研读,把一些知识点记录在小本子上,白天工作之余就拿出小本子看看加深记忆,经过不懈的努力我顺利地通过了职称资格考试。丈夫援疆的14个月,我从没有麻烦过组织,不仅将家里照顾的井井有条,工作中也取得不俗成绩。晋升职称需要撰写论文,承担的课题需要完成并申报科研成果,一天的时间恨不得掰成两半,总觉得不够用,就这样每天忙碌而充实着。回顾这一年,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国家级论文5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厅级成果1项,还晋升了副主任医师。当2012年春节收到中共中央组织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部寄来的新年贺卡时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自豪,因为这个荣誉也包含了我的支持和付出,觉得这一年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指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卫生健身事业的关心和重视。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新一代,在新的历史时期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 2017年11月,我又拜国医大师、平乐正骨传承人中的佼佼者韦贵康为师,开始新的三年跟师学习,韦贵康老师常对我说“信念”两字,我想“信念”不仅是老师五十多年行医路的精神支柱,也是教诲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执着向前的品格。2018年初以我母亲名字命名的 “郭艳锦名医工作室”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作为平乐郭氏正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母亲虽已年近70岁,却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为了方便患者就医,每周还要往返于郑州洛阳两地坐诊,母亲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我,作为该工作室主要成员,我要把家传医学更好地继承、更系统的总结。
时光荏苒,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学习,我也从一名普通的医生成长成为了一名骨科主任医师,担任了医院骨关节病科主任,主攻方向是膝关节骨关节病。工作中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系统的总结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病人总结了一套系统的方法,分别采取相应的中药、手法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紧盯业界前沿,从微创到复杂手术实施阶梯型治疗,在省内较早地开展了一些微创手术术式,同时结合平乐郭氏正骨的中药、手法等治疗收到了良好疗效。临床医生是个很特殊的职业,需要特殊的职业道德,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当今社会,“防未病”越来越重要,因此我经常抽出时间到社区、学校去进行科普讲座,到县乡医院义诊,录制相关的视频在媒体播放,宣讲防病治病知识。今年初我还被组织推荐为河南省第13届政协委员,担负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6月我还参加了省委统战部举办的新社会阶层人士培训班,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做为继往开来的新一代,一定要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作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今后工作中,我将坚持信念,肩负重任,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平乐郭氏正骨传承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为谱写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