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口市郸城县,有这样一个泥塑大师,他从小就对泥巴情有独钟,不仅把“玩”泥巴当成职业,还经过自己的一番钻研后,把黄河花园口的泥土和家乡郸城的泥土混合、塑造、煅烧,制作成了一个个反映中原文化乡土气息的泥塑人物,这些泥塑享誉中外且多次获奖。这位泥塑大师就是中国第一个给泥塑穿上钧瓷外衣的跨界艺术家——张振福。
张振福有诸多头衔: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四个一批”文化人才、河南省钧瓷行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周口市第二、三届人大代表,周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郸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童年时受到作为民间艺人父亲的影响,张振福喜欢上了美术和雕刻,少年时就立志要当艺术家,中学时就初露艺术才华,求学时选择了美术专业,以泥塑为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期间,也忍受了很多的不解、嘲讽,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艺术选择。经过多方拜师访友,观摩名家作品,对比各地泥塑的文化特征,结合豫东人民的生活状态,经过三十多年的打磨,制作出来的泥塑作品蕴藏着浓浓的中原文化气息,其中《黄河娃》入编2013年教育部审定的全国小学六年级美术教科书,泥塑作品两次获河南省民间工艺最高奖——金鼎奖。
他的泥塑作品主要是围绕人物进行,无论男女老幼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物,憨态可掬,神情喜悦。泥塑的最高境界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泥塑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人物的模仿写实,还有艺术家自己所理解的样子,和他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和理想人物。这种欢乐的基调集中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时的思想和追求,传递亲和、愉悦、友爱的正能量。他特别崇尚艺术的“韵味”,风格豪放夸张、深厚简练,作品形式兼工带写,追求中国美术的“大写意精神”又不失生动逼真的造型,个性塑造强烈,再用细腻的表现手法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格调,给人一种新的艺术精神境界。
张振福的作品很“土”,与新潮和先锋艺术家相比,他的作品反映的多是故土、乡土、泥土。农村、农民的生活是其创作的源泉,用栩栩如生的人物,构成有趣的生活场景,勾起人们的儿时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在现今城市化的大潮中,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人虽然远离了农村,但人们依然怀念青山、绿水、村落、亲人。这种“乡愁”可能随着时间的久远越来越浓,像一坛老酒,在人们心底发酵、挥发、弥漫。河南是农业大省,民风淳朴,群众的拙朴、机灵、幽默等性格对他影响至深。他用泥塑记录和传颂乡情生活,用自己的艺术视觉和对生活的观察,撷取乡村生活中最生动、最感人的一瞬,把豫东人最具温馨、浪漫、友情、大爱的场景做成感人的泥塑,有夫妻相处亲密无间、劳动同心协力的场景,也有稚子嬉笑打闹的画面,表现了民间乡土的人情心态,把豫东人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生活风貌表露无遗。
如果只看作品而不看人,你想象中的张振福会是一个身上沾着泥巴,比较粗犷、土里土气的农民艺术家。而生活中的张振福恰恰相反,是一个干净且文气的人。张振福的独特性,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在于他的创作有异于常人的跨界思路。
鲁迅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张振福没有满足于艺术现状,在艺术上向新的高度突破,并努力追求。2008年之前,他一直埋头做泥塑,多次应邀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并举办雕塑联展,用泥塑作品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作品先后获得国内国际展览大奖,受邀参加国内外工艺展览会,有机会欣赏到很多钧瓷作品,有次他猛得灵光一现,想到:钧瓷是河南的文化,能不能把钧瓷和泥塑相结合呢?
于是,张振福大胆的选择了泥塑与钧瓷的艺术结合,把纯泥塑巧变为瓷泥塑,向更高更难的艺术领域开始了新的探索。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用这一名贵艺术和民间泥塑结合,算得上是开拓之举。
起初,张振福做的钧瓷泥塑烧制十分不理想,基本全部报废。张振福并没有放弃,迎难而上在禹州租了房子建立工作室,专心攻克“钧瓷泥塑”难关。他尝试用钧瓷矿泥做原料进行创作,经过八年的研究和一次次的失败,终于在2015年6月20日成功烧制出了首批“钧瓷泥塑”。这批泥塑先是经过七天七夜、从低温到九百六十度高温的烧制,然后在胎胚局部抹上不同配方的釉,再经过一千三百六十度的高温烧制二十四小时。
首批烧出的“钧瓷泥塑”作品,既保留了泥塑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村人物造型特点又增添了钧瓷窑变的神奇效果。作品精美大气,着色优美、鲜明,作品艺术质感强烈、厚重。当泥塑穿上钧瓷服装后更加丰富润泽,斑斓多彩,钧瓷的釉变颜色使泥人的层次更加丰富生动,呈现出钧瓷和泥人相融并存、古朴典雅的新风格。他多次带着作品到国外举办展览,在那里也是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泥塑作品就要选取中国的题材,表达真善美的概念,虽然国际友人对内容理解不那么深刻,但是传递出的情感是能够引起共鸣的。这就如同欣赏音乐,歌词不能全然了解,但优美的旋律是能直抵人心的。
张振福的泥塑作品深受大众的喜爱,并多次获奖。2009年,泥塑作品《黄河人》被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收藏,《伟大的母爱》作品获第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同年应邀赴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波兰六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并举办雕塑联展;2009年—2011年,泥塑作品连续三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最高奖百花奖;2010年-2015年,《小憩》、《大丰收》、《瞧画书》等54件作品连续6年被中国邮政印制邮票出版发行;2012年,他的泥塑作品作为国礼赠送12个国家驻华大使馆;2014年,62件泥塑作品在联合国大厦奥地利中心展出;2015年,泥塑《赛龙舟》在第50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泥塑《炕头》获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2015年,钧瓷泥塑《抱花瓶的少女》和《九妹》同时获第四届河南省钧瓷创新大赛金奖;2016年,钧瓷作品《小憩》获第四届全国钧瓷珍品展金奖;2016年由河南省美协、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泥是传奇”——张振福钧瓷泥塑艺术精品展在郑州举办。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家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能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的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就是“美”。
心至、手至,一切跟着心的感觉,作品便赋予了作品灵魂而不死板。张振福用一双慧眼、一颗七窍玲珑心,唤醒了泥塑和钧瓷的生命和灵性。
(整理:周口市委统战部 文章来源:《天工》刊物2016年第3期,魏大雨《泥土芬芳塑乡情》;钧瓷网,汪振军《敢于跨界创新的艺术家——张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