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工程、高档数控机床、新能源……近年来,随着这些新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工科人才成了“香饽饽”。针对这一实际,郑州科技学院紧跟潮流,不断探索“新工科”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为地方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输送了大量的“新工科”人才。
“新工科”建设站在更高处看变革
“当前,工程教育领域还存在着教育理念滞后,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不适应,造成新经济领域出现人才供给不足等弊端。”郑州科技学院常务副校长刘赛赛说。
“新工科”的概念,于2016年提出,是相对“老工科”而言,提出的时间上并不是很长。通过比较,“老工科”主要与传统工业相对应,而“新工科”主要与新兴产业相对应,是在发展先进制造业背景下兴起的工科专业。
其实,郑州科技学院早在前几年“新工科”概念没有提出来的时候,就已经与地方新经济接轨,着手新专业建设了,也契合了“新工科”的思想。智能制造学院、泛IT学院、全球供应链&跨境电商学院等“新工科”学院也在该校成立。
该校董事长刘文魁说:“看待‘新工科’要站在更高处,它不只是一种纯粹的教育理论,而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主动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
消除教学壁垒,“新工科”培养活起来
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郑州科技学院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了工科专业新结构,不拘囿于传统学科设置,实行专业交叉、知识融合。
新工科的难点和突破点在于学科交叉,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交叉性与综合性。郑州科技学院以“众创中心”为依托,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实施“建平台、试验田、全覆盖”的三步走战略。以新兴产业引领,以“学科交融、专业交叉、校企结合”为抓手,实施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组建实验班、试点班、精英班和卓越班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班级,打造开放融合、系统全面的工程教育新生态。
“结合新兴产业需求,探索新专业、新方向,重建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把原来的单一的专业向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郑州科技学院董事长刘文魁说。
瞄准产业需求,“新工科”永远在路上
时代呼唤“新工科”,是因为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不断涌现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郑州科技学院坚持把自身的发展放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思考,按照“立足应用、服务地方、对接产业”原则,围绕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建设等,在2012年就增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紧缺专业。
“‘新工科’的内涵非常宽泛,它的最大特点是‘新’,但这个‘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秦小刚说。
秦小刚以“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向记者举例,2011年时,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对人才的新需求,把“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升级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到2013年,为拓展传统学科专业的建设,又改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按照现在‘新工科’建设要求,及‘新工科’建设六大导向来办学和教学,培养学科专业交叉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董事长刘文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