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我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在那一年,GSM数字电话网正式开通,彼时尚在襁褓中的我并不明白这一创举意味着什么,也完全不能想到创立这个神奇数字电话系统的“中国移动”会在今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0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正式挂牌成立。那时手机远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只有大哥才用得起的“大哥大”。
在那个年代,不管是在人群中还是生意场上,只要适当时拿出大哥大,拉出长长的天线,花上一元一分钟的话费,喊上一句:“喂!喂!听不清,你再说一遍。”便引来无数惊羡的目光。
那个年代的人们很淳朴,从不隐藏自己对别人的仰慕之情。那年的我5岁,只知道“大哥大”很大、很重,有了他就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
2005年,我上小学五年级,拥有了人生第一台手机,拥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移动号码。那时父母上班非常忙,每年暑假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度过,父母难免有些担心,于是给我买了一台红色的翻盖手机。我永远记得收到手机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如获至宝。小小的手机对我来说像是大大的宝藏,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它,那时,周杰伦、SHE、潘玮柏正是青春、热情的代名词,我也同样为自己“动感地带”的身份而自豪。“我的地盘,听我的”,有了手机,我独自一人的暑假生活突然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除了平时和父母之间的电话沟通,还和同学朋友们发短信谈天说地,无聊的时候打开手机,贪吃蛇就是最大的乐趣。
那时的手机,尽管功能不够多,只是简单的电话、短信,但是却搭建起一座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即使相隔再远,一通电话、一则短信、一句暖心的问候,就能将人们的感情紧紧相连。
2008年,值得国人纪念的一年,那一年,我读初二。初中的我在外地求学,手机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已经不仅仅只具有电话短信的功能了。作为初中生,QQ是不可或缺的聊天工具,而3G手机就能满足在线登录QQ的需求,九十年代的“大哥大”让人羡慕,彼时手机里不停传出的QQ消息提示音“嘀嘀嘀”更让人羡慕——这意味着你的手机可以上网了!那时同学之间最在意的就是谁的手机功能多、网速快,谁的手机内存大,下载的音乐多。
“互联网”这个概念悄然流行开来,虽然我们并不能清楚地理解它的内涵,但是知道它代表着更为广阔先进的世界。
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在遥远的河南都能体会到明显震感,当时迷迷糊糊在午休的我听到楼外传出“地震啦快跑”的叫声,一个激灵就从枕头下摸出手机随着汹涌的人潮下楼。站在操场上,摁亮手机屏幕,看到满格信号时不知怎的就觉得莫名安心,松了一口气,立即和父母打电话确认平安。随后受到中国移动发来的紧急通知才第一时间知道是四川汶川发生地震,那一刻,一场地震,牵动着十三亿中国人的心。
地震过后,中国移动各省市公司第一时间紧急制定应对措施,纷纷向灾区提供通信保障,输送专业人员支持抗震救灾。在重灾区,中国移动提供免费长途电话、免费充电设施、加紧抢修通信线路,搭建沟通生与死之间的希望之桥。
“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尽快恢复中断的灾区通信”、“一通电话就是一条生命”,这样质朴而有担当的话语,深深表达出了企业大爱。
作为中国移动的中流砥柱,河南移动更是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为新春乡援建猫儿寺小学,为那些经历过伤痛的孩子们托起新的希望。
2013年,我正式进入大学,开启人生新阶段,拥有了自己第一台智能手机。在那之前,我一直用的都是带有键盘的手机,根本不知道智能机如何操作,然而,当我把手机拿到手时,我彻底被征服了。一部智能机,尽管没有任何按键,只有一块大大的触屏,但是却能做到如此多的功能,我可以在网上追剧、可以和家人在手机上实时视频、过年回家的火车票也可以利用一部手机搞定,手机订餐、网购、掌上营业厅缴费……“手机在手,天下我有”这些,也是你正经历的历史。
2017年夏天,我毕业了,正式结束学生身份,走进社会。即使作为毕业生求职心切,我仍然坚守内心想找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企业。所以当我看到中国移动的校招公告时,从小对于移动的记忆与感情同时涌上心头,毫不犹豫就投递了简历。幸运的是,我顺利通过笔试面试,正式成为中国移动的一员,成了一名“移动人”。
在移动公司的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的进步是飞速的。作为移动的新鲜血液,我能力有限、经验不足,生怕自己做的不够好。然而,这里有亲切的领导,在我前进的路上给予指引和鼓励;有亲密的同事,工作上与我一起在流量格局战中并肩前行,生活上带给我关心与呵护。
在这样温暖有爱的环境中,我不断突破自己,激发潜能,在移动大家庭中尽自己所能发一点光、散一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