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郑州移动开始筹建,第一件事就是确定人员,而我就是从那时来到的移动公司。当时,最喜闻乐见的一件事儿就是,新成立的移动公司把移动电话入网费从1200元直接拉到了500元,移动用户数量因此在下一年初扩大了3倍多。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仅有的语音业务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还好,GSM网建成时就具备短信业务这一功能,于业界的争论下,中国移动让短信在中国生根发芽。“短信将代替语音业务”的谣言也在“短信风暴”中被淹没。
这个记忆可谓十分深刻,那时和爱人分隔两地,语音沟通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无疑太过奢侈,靠的就是一条条短信一解相思之苦。和我们一样的人不在少数,面对数量激增的短信,为保障用户的体验感知,公司早已开始优化网络。
而我参加了短信二、三套设备建设的全过程,为了使设备尽早入网,我们每天加班加点,最终提前三个月使设备入网。在之后的维护期间,我们对短信系统进行了专项优化,排除了三十多项错误和近百项不合理设置,使短信重发次数大幅度下降,系统负荷从40%降至8%,短信成功率从67.5%提升至78.3%。
经过“短信风暴”的洗礼,“拇指一族”成为当时媒体新闻热烈报道的焦点。然而“短信风暴”只是预热全新的创新性业务模式的起始。2002年,移动在“短信风暴”的基础之上,分别借鉴日韩的业务建设经验,搭建了移动梦网平台。那一年的5月17日,GPRS业务在郑州正式商用,标志着郑州移动通信技术全面进入了2.5代,移动通信从话音时代走向数据时代的大门开启。
对于手机用户来说,GPRS业务带来的是一种细碎无聊时间创造乐趣的生活方式,坐公交车的时候可以上网浏览新闻资讯,无聊的时候可以来把游戏,外出的时候手机上网炒股,更多的铃声图片、更多的资讯信息、更多的游戏娱乐让郑州人的娱乐开始变得随时随地起来。
全新的数据时代需要网络的不断优化。2004年,是网络优化工作由设备商主导转变为自主的一年。这年初,我在没有设备商参与的情况下,在全省率先完成郑州全网的频率割接及随后的集中优化工作,整个过程完全摆脱了厂家的支持,仅此一项,就节省了技术服务费用两百多万元。同时,使移动公司对网络的自主控制能力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2005年,3G时代即将来临,随着网络的发展,大量新站入网,网络质量从年初的98.9%下降至98.3%,使客户感知下降,成为网络中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
我结合性能统计报告,综合运用干扰分析、路测数据,首次将MOS话音质量评估测试引入到测试中进行全网分析。
并提出采用自动分频的方法替代手工分频,引入室内外基站频率分段,使用优化的干扰矩阵、网管数据下载等新技术,使两个人可在一周内完成原来六个人花一个多月的工作,极大的减少了频率割接的复杂性,提高了割接的安全性,割接过后,网络质量迅速从98.3%提升至99.1%。
3G时代,给郑州带来的最大改变无疑是“无线郑州”。郑州市政府使用“3G网络全覆盖+WLAN热点覆盖”方式作为解决方案,改变了郑州人的生活方式。除了可以通过手机办公、玩网络游戏外,在“3G+WLAN”上打造的无线公共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容纳了各种相关公共服务,实现了更便捷的城市生活。
阔别3G,近年来,我们都享受到了4G的红利。2013年12月,移动4G在郑州率先商用,之后,4G迎来大发展。
2015年,4G网络逐步向4G+演进,载波聚合是4G+的主流方向。我与主设备厂家协作,先期开始进行载波聚合优化研究,通过开通测试区域,研究不同站型、不同参数对网络覆盖、干扰的影响,提出了现网异频退频的思路,为后期载波聚合降低干扰提前优化网络结构。
如今的移动4G网络已经无处不在,无论是地下封闭的地铁,还是高速行走的高铁,客户都可以用到优质的网络。
看到人们“一机在手,办事无忧”的便捷,更坚定了我“让每位客户用上更好的网络”的决心,我的奋斗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