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医术——“援非中医”李莉莉自述

2018年09月10日14:53

来源:大河网

  我是中国援赞比亚第18 批医疗队队员李莉莉。 2016年4月28日这一天,在我的人生历程中非同寻常。这一天,我离开了祖国、家人,带着中国的国粹---中医,肩负着重任跨越半个地球前往赞比亚。

  医疗队到达赞比亚之后,在经历了短暂的环境适应和培训后,就正式地进入援建医院工作中。之前赞比亚卫生部是不允许针灸医生执业,故开展工作很是困难,在理疗科的一个只能放下一张床的小隔间里,赞比亚唯一的针灸科就成立了。由于赞比亚缺医少药,针灸具有携带方便,并有广泛的适应症,治疗疾病的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等等优势,很适合在赞比亚广泛推广。

  在赞期间,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和中医,我参加很多公益活动,代表援建医院参加公共服务日,参加赞比亚第一大展-赞比亚农业与商业展览会,参加赞比亚5FM 电台《三人行》节目直播等等。向当地群众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时,言简意赅地讲解中医,介绍经络玄学,针刺艾灸。中医讲座也走进大使馆,一些就地取材的药膳,简单易行的保健小妙招,不仅预防疾病,而且强生健体,让在赞的朋友受益匪浅。

  随着工作的慢慢开展,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了这个来自北半球的神秘疗法。黑皮肤的赞比亚人、棕色皮肤的巴基斯坦人、黄皮肤的韩国人和中国人、白皮肤的乌斯别克斯坦人在我这个小小的诊室里汇成了一抹独特的风景。不论是颈肩痛的、脚扭伤的、眼睛迎风流泪的、痛经的、皮肤病的、尿频的,还是身体亚健康的,治疗后效果俱佳。患者见到我就竖起大拇指说:“神奇的医术!”

  针灸为保障在赞华人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华人治愈很多顽疾,在赞比亚的华人圈中收到很好的声誉。为了让更多的患者接受治疗,我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无午休、无周末,全天候为患者服务,一直工作到离赞的前一天。回国那天,我的很多病人来送我,赞比亚有名的董氏家族中,一位八十多的阿姨拉着我的手说:“闺女,我们家里有十几个人都是你扎针治好的,你走了,我们全家就像没有了主心骨。我们不想让你走啊!”握手、拥抱,嘘寒问暖,再拥抱,此刻已无语,只是手握手,泪眼涟涟。大巴车上,当我坐在窗边,突然间听到有人在拍打车窗,原来是董家四嫂在挨着窗户寻找我。这种彼此的依赖和不舍让我不禁有了个“任性”的想法:“下车,不走了,留下来。”就这样我在车里一路哭到机场,在机场又见到赶来送我的病人和从驻地追随而来的病人,眼泪再也擦不干,不舍、不舍、还是不舍。

  虽然在万里之遥的非洲,在缺水少电、疟疾流行的恶劣环境中救死扶伤,但谨记我们的工作职责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中医没有国界,做为一名中医人,能用我的绵薄之力宣传中医,在非洲大地上展示中医之美,帮助民众解除病痛。用我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这一年里,我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出色完成援外任务,受到了赞方和在赞华人华侨的一致好评和赞誉,荣获赞比亚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和赞比亚卫生部授予“健康大使”称号,赞比亚华人华侨总会赠与我一枚铜牌:“银针展技艺,岐黄誉赞国”,并收到“神针除病暖侨心,热情似火如家人”锦旗和数封表扬信。第18批医院队还被授予2017年“感动中原”年度集体奖和省“五一”劳动奖章。树立了郑州市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回国一年了,但是每一次我准备出门时,孩子就会飞奔而来抱住我,问我是不是又要丢下他出差一年,从不爱黏的孩子一刻看不见我就要找妈妈。

  这一年多母爱的缺席是我心里的痛。但是我把这段时光和爱献给了非洲人民,运用中医帮更多的人解除了病痛,等孩子长大了,他会明白,会为妈妈的工作点赞的。

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