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宋红胜本报通讯员李亚伟蔡秋霞刘永利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教育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时代使命。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长垣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扶贫政策,通过提高资助标准、增加资助项目、补足教育短板等措施,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体系,让教育脱贫攻坚不断“攻城拔寨”,成效明显。
提高标准,增加项目帮孩子“拉齐”人生起跑线
7月17日下午,在长垣县樊相镇上官村贫困户司中粮的院子里,镇政府安排的施工队正在给他家盖房子。比起住新房更让司中粮开心的是,他的大女儿顺利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
“俺孩子能够顺利上学,多亏了咱们县的教育扶贫政策!”司中粮告诉记者,他大女儿经申请累计得到了助学贷款3.7万元,顺利度过了本科5年。
司中粮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是典型的因学致贫。他的二女儿在樊相镇第一初级中学住校就读,每年可以得到教育救助2800元,包括800元的营养餐费和2000元的生活费。三女儿和儿子过去一年读的是六年级,尽管是走读,根据当地的政策,每人还是领到了教育救助1300元,包括800元的营养餐费和500元的生活费。
针对建档立卡家庭子女上学救助问题,长垣县根据本地具体情况,不仅提高了救助标准,还增加了救助项目——
提高学前幼儿生活费每生每年400元;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宿生生活补助费,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750元;高中助学金每生每年提高1000元。
新增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生每生每年5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000元;新增中职免除学生住宿费。
今年春季,长垣县建档立卡学生5114人,发放各级各类救助资金526万余元,实现了建档立卡家庭学龄段在校生教育救助全覆盖。
关爱残障,送教上门62名残障生有了“家庭教师”
今年16岁的豪豪,家住长垣县丁栾镇刘师古寨。因患有癫痫,上小学一年级时,豪豪便辍学了,性格也逐渐变得孤僻。
然而,情况出现了转机——今年5月开始,每周都会有两名“家庭教师”来到豪豪的家里,给他上课、陪他做益智游戏。这些“家庭教师”,来自长垣县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工作队。
“老师带来了课本、生字本,还有益智玩具,豪豪开心极了。”豪豪的妈妈崔增丽永远都忘不了“家庭教师”第一次来授课时的情景。
两个月以来,豪豪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他开始喜欢说话,爱笑了。”崔增丽说,豪豪已经能写几个简单的汉字,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如今,豪豪每天都要问:“妈妈,我什么时候能去学校?”
当地教育部门还给豪豪办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籍,并按照非寄宿小学生标准每年1300元发放生活补助。
针对建档立卡家庭中的特殊学生(残疾生、智障生、学困生、厌学生),长垣县专门出台了《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生教育保障工作方案》,长垣县教育体育局成立了劝返工作队、送教上门工作队。目前,在全县129名建档立卡家庭特殊学生中,劝返67名,送教上门62名,实现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教育保障全覆盖。
创办89所“附属园”打通义务教育“学前一公里”
“俺孙女上了学校的附属幼儿园,因为俺家庭特殊,学校专门为俺减免了学费,一年还能拿到1400元的补贴。俺真是赶上好政策了!”7月18日,长垣县苗寨镇坟台村贫困户苗瑞英兴奋地告诉记者。
苗瑞英今年63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多年前,他的老伴去世,儿子和儿媳离婚后经常在外打工,9岁的孙子和7岁的孙女欣欣由自己照看。
“镇里的私立幼儿园,每年学费都得2800元。”苗瑞英说,去年9月,苗寨中心小学开设了学前班,苗瑞英了解政策后立即给欣欣报了名。学费省了,欣欣在学前班的这一年,还拿到了1400元的救助费用。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缓解农村适龄儿童上不起私立幼儿园的情况,2017年6月,长垣县出台相关文件,在89所乡村小学设立了附属幼儿园,学制为一年。入园的建档立卡学生,每生每年还会得到共计1400元的补助,包括600元保教费补助和800元生活费补助(含县级提高400元)。
“教育扶贫,既是政治工程,又是民生工程。”长垣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王国红告诉记者,该县将继续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创新教育扶贫举措,为贫困学子打通求学之路,用实际行动谱写教育扶贫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