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水相系一水相系千里结缘千里结缘

2018年05月29日10:06

来源:中国南水北调网

  丹江口水库。

  北京市海淀区与湖北省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的终点和起点,一水相系,千里相连,因水结缘。2014年4月,根据国家、北京市工作部署,海淀区与丹江口市建立对口协作结对关系,开启了两地友好协作的新篇章。

  扎实推进对口协作工作

  海淀区本着“真诚友好、扩大开放、优势互补、加强协作、互利共赢”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北京市相关工作要求,从5个方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海淀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区长任组长,区相关部门和26个街镇为成员单位。着力加强交流沟通,建立双边定期会议制度,积极开展政府层面交流互访,全力保障对口协作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加大对口协作专项资金投入。截至2017年底,海淀区上缴市财政对口协作专项资金14996万元(每年3749万元),区政府另外安排1400万元,用于支持丹江口市沧浪洲生态湿地保护区项目、沧浪洲步行桥建设项目、石鼓镇贾寨村精准扶贫项目,共计安排区级专项资金16396万元。

  积极推进“1+4”结对工作。深入推进两地学校、医院、园区间的四项小结对协作工作。在结对的中学、职业学校间,开展培训交流等活动;在结对医院间,从医院管理、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协作,派出专家团队赴当地进行义诊、业务培训及健康教育,承接当地医疗骨干到海淀区进修培训;在结对园区间,签订《中关村海淀园丹江口分园协作共建协议》及《中关村海淀园丹江口科技人才协作框架协议》,搭建科技、人才协作平台,开展园区合作。

  深入开展多领域协作工作。在干部交流领域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交流,海淀区先后选派3名同志赴丹江口市挂职担任副市长,共接收丹江口市5名同志来海淀区挂职。

  在产业领域组织丹江口市派员来海淀区生物医药、水资源、节能环保等高新企业进行调研,探讨合作方向,促成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地投资成立丹江口润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奥基医药科技公司淫羊藿(药材)种植育种试验基地项目落地。

  在商贸领域全力支持丹江口农副产品展销中心“丹江渔村”在海淀发展。组织海淀区饮服协会和商贸企业赴丹江口市对接库区网箱鱼和牛肉进京销售,定期开展武当蜜桔推介活动,并组织当地农特产品企业参加“中关村国际美食节”,进一步加强对帮扶地区的推介宣传。

  在旅游领域举办旅游管理专题培训班,提升当地旅游管理水平。积极协调世纪明德与丹江口市开展旅游合作,促进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形成了南水北调夏令营旅游特色品牌。

  在文化宣传领域邀请著名学者为丹江口市进行文化专题讲座,为当地媒体培训多名业务骨干,依托各类媒体对当地进行多方面动态深度报道及宣传,提升当地知名度。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针对困难群体,加大帮扶力度,捐赠180万元援建当地福利院,出资20万元帮助当地供养“五保”对象,提供165万元支援当地职工帮扶中心建设。

  广泛动员街镇开展友好交流。推动协作工作向基层延伸,东升镇、苏家坨镇等16个街镇分别与丹江口市乡镇签署协议,缔结为友好街镇,累计援助资金约760万元,支持当地产业发展、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了当地乡镇经济发展。

  开展3项重点工作

  为实现携手奔小康,海淀区将按照北京市关于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海淀区东西部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从3个方面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深化产业协作。积极开展产业领域对接合作,鼓励海淀企业赴当地投资,支持当地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旅游、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发挥区域科技优势,支持海淀企业参与当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与扶贫增收相结合,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新模式,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组织海淀区饮服协会及部分商贸企业赴丹江口市开展合作对接,通过电子商务、农超对接展示丹江口市农业产业化成果,加大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合作力度。

  加强干部交流及智力协作。开展党政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开展新闻宣传互动交流,进行资源共享、宣传平台建设协作和干部短期挂职交流,提高新闻采写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学校结对帮扶、两地学生交流互访,推进学校合作建设,提高其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做好两地结对医疗机构间协作工作,通过人才交流、进修培训、举办讲座等方式,提升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推进多领域帮扶协作。结合区域优势和特色,聚焦精准扶贫,落实好区级层面援助项目,加强两地部门、街镇间沟通联系,巩固两地以往协作成果,加强友好单位互动,深化民生领域协作工作,助推贫困人口脱贫。

  2018年,海淀区将围绕“助扶贫、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主线,继续聚焦精准扶贫,通过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等途径,重点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医疗教育等方面进行帮扶,再接再厉,进一步深化两地对口协作工作,努力促进水源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加快转型,最终全面实现小康。

  (来源:中国南水北调 2018年4月24日)


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