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童浩麟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开封市祥符区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秩序、土地利用计划执行好”受到督查激励。
人多地少是当下不少地方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制约因素。祥符区是如何“用土有方”,创造出土地高效利用的“祥符模式”?
5月22日,祥符区罗王乡罗王村党支部书记刘释泽指着村里一大片丰收在望的麦田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罗王村的老村所在地,通过整村搬迁、旧村整体复耕,如今已成为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良田。去年7月,村里将复耕后的600余亩土地进行流转,仅此一项,每年为全村带来60多万元的收入。”
刘释泽所说的旧村整村复耕,是祥符区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
“在土地资源利用上,践行‘惜土如金、用土有规、点土成金、管土有方’理念,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祥符区委书记王秋杰表示,“我们积极探寻用地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走出了一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路子。”
祥符区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与开发并重,引导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比如,鼓励工业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确保土地资源向用地少、产出高、效益好的项目倾斜。同时鼓励提高土地开发强度,拓展城市利用空间。
比如,坚持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产业集聚、招商选资、深度挖潜,在存量中“要”出建设用地;通过严把工业项目关口,在增量中“挤”出建设用地;通过闲置土地清理整治,收回土地使用权,“退”出建设用地;通过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三项整治”等工作,“补”充农业用地。
土地资源利用得当很重要,持续盘点与挖潜更少不了。
健全机制,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导向。近几年,祥符区以创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成立耕地保护等多个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把握好供地的节奏与规模,使群众充分享受到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利用的“红利”。
在“严”字上巧做文章,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全区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土地要素精准化、精细化配置,将有限的计划指标用到“刀刃上”。在保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的条件下,通过调节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
在“活”字上狠下功夫,让群众受益,让土地生金。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扩大土地整理规模,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引导企业和农户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2017年,祥符区将新农村建设拆旧节余土地指标1115亩作为B类复垦券成功竞拍,收益2.2亿元,所得收益全部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谋发展不能靠拼土地、拼资源。”祥符区区长李军说,“我们坚持确保民生补短板项目用地,保障重点发展区域建设项目用地,通过培育新动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③6
连线专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化、城镇化进入新阶段,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解决和协调用地“生态”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关系,探索创新用地模式和管理方式,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国土部门、科研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祥符区按照“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与开发并重,采取挖潜存量、节约增量、退出闲置等措施,引导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以实际行动和创新思维践行了“节约资源”这一基本国策。③6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赵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