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等身的他仅有高中学历,一度差点成为“逃兵”。
申麦成在介绍他的创新成果“刮板输送机卡链器”。
荣誉室内陈列的部分奖牌和荣誉证书。
新华网郑州5月16日电(郭东亮 王威)“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等身的他仅有高中学历,一度差点成为“逃兵”。一名普通的机电维修工,如何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典范、全国标兵,让我们一起走近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赵固二矿工人申麦成。
1987年,年仅18岁的申麦成,在父亲动员下来到焦作矿务局(即今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一座煤矿,当了一名井下机电维修工。“当时,社会上有许多人看不起矿工,认为就是个挖炭的‘煤黑子’。”年轻气盛的申麦成想打退堂鼓,被父亲臭骂一顿,“就咱家这情况,不干煤矿挣点辛苦钱,你连个媳妇也娶不上!”
内心倔强的申麦成暗下决心,“不光挣点亲苦钱,一定要在煤矿干出个样子来让大家看看。”当时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维修技术人才紧缺,矿区领导安排他做井下维修电工。
为尽快了解机电知识,掌握检修技术,申麦成省吃俭用,先后自费购买《煤矿井下电钳工》《采掘电钳工》《电气自动化》等20多本专业书籍。每天一下班,他就一头钻进宿舍,如饥似渴地学专业知识,写读书笔记,看案例分析,“消化”专业术语,常常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有一次甚至忘记了亲戚安排的相亲。不到两年的时间,申麦成硬是将采掘机电方面的大专教材“啃”了下来。
在恶补机电理论知识的同时,申麦成还经常缠着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学习接电缆线、修高爆开关等实操技巧。“书本上的知识和井下现场应用的对接很重要,实操技能不熟练,就很容易犯眼高手低的错误。我学历不高,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技术学扎实。”申麦成说。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不断进行创新。“眼勤、脑勤、手勤、嘴勤、腿勤”的申麦成,在岗位创新的路上也愈走愈宽、愈走愈远。
有一次,一位曾在接刮板输送机切链中失去食指指尖的工友自嘲是“九个半”,申麦成听后内心非常难受,“怎么能设计一种装置起到保护大家的作用,不让工友再受伤害呢?”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申麦成一直泡在现场观察、琢磨,当他看到工友用销子卡切链的做法后,顿时豁然开朗,急忙跑到机修车间,连续鼓捣8个小时,加工出了他命名为“溜煤槽卡链器”的装置。经过实际运用,这种装置不仅保证了生产安全,而且还成功地将接链工时缩短至35分钟。
这次创新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申麦成的工作热情。赵固二矿井下西部生产区域下山坡度较大,皮带在拉煤时一旦停止运转,就会自行回转,洒落的煤往往将皮带后尾埋住,他就用边角废料制作了不伤设备、操作简便、灵敏可靠的简易皮带逆止器;综掘机液压前探梁油管接头是碗形丝扣连接,常常漏油,维修不方便,影响设备卫生,他将液压前探梁油管延长半米,把碗形丝扣接头换成快速接头,有效解决了漏油问题;井下掘进头粉尘大,对人体呼吸道损害大,他用旧钢管和铁窗纱制作了“防尘水幕”,有效降低了粉尘……在28年的工作历程中,他先后完成大小革新6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
“创新无大小,管用就是宝。”这是申麦成一以贯之的创新理念。以他设计加工的加高加厚的新型挡煤板为例,“这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但同原来使用的用3毫米厚窄铁板加工的挡煤板相比,既耐磨又美观,还不撒煤,完全满足了综掘机大量快速出煤的需要,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申麦成认为,只有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及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员工,才能进一步提升矿井整体技术水平。
在“申麦成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他积极开展导师带徒弟活动,为矿上培养了一大批机电维修方面的紧缺技术人才。据统计,他先后编写涉及井下14个岗位、22万字的培训教案,带徒97人次,并摸索出“人人皆是‘超天才’24字创新法”,即“超”——抄学,借鉴,对标,超越;“天”——添加,融合,研发,增效;“才”——裁剪,缩减,节能,降耗。
“赵固二矿矿井新、年轻大学生多,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就需要像申麦成这样有工作经验的高级技师多带带,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赵固二矿矿长、党委书记张长合说。
据了解,以申麦成为技术带头人的“申麦成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累计创效近亿元,共完成各类创新成果1000多项,其中685项被成功转化应用、28项获得国家专利,并培养出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张明建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100多名。2013年11月,该工作室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面对荣誉和成绩,申麦成却说,“企业给咱搭建了成功的平台,让咱既有名又有利,咱不用心做事,咋能对得起企业呢?咱就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也没有大本事,只能发挥自己的机电专长,一方面维护好设备安全高效运转,一方面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