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车,在衣食住行的排序中,还是有一定的位置的。现如今,婚嫁要房要车;外出旅游自驾用车;来往奔波更是离不开车。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我要说的车,却并不是指的一辆,而是和我相伴的五辆车,以及车后的故事。
上初中的时候,我家就有一辆车,那是爷爷传下来的一辆老旧的自行车。牌子已经淡忘,只记得它外表漆黑。传到我的手里时,除了车铃不会响,哪儿都会响。可就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依然是个稀罕物,每天骑着它风里来雨里去,伴我度过了青涩的中学时代。
第二辆车,是上班后买的“小飞鸽”。因为要往来单位和老家,20多公里的路程很不方便。于是就在第一个月发工资的当天,在县城买了一辆真正属于我的第一辆车。车刚买到手里的时候,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回到家先擦拭了一遍,又骑着在门口的操场上溜了一圈,留下一路羡慕的眼神。那时候往返城乡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机动三轮。每次骑累了,就招手拦停一辆,司机师傅会熟练地将自行车头朝上,挂在车后顶棚边缘焊接的横梁上。人坐在车内,一路飞驰而去,倒也是另一番的心情。只可惜,这辆车伴随我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在一次买书时,在书店门口不翼而飞。
买第三辆车前,有次回家,我骑朋友的摩托车,车刚行驶到高庄就没油了,幸好过来两辆拉砖的马车。车老板见状对我说:“咋了?没油了?”我连忙说:“是呀!刚到这就没油了。”于是车老板爽快地抛给我一根绳子,将摩托车拖到了加油站。加油时油站工作人员看着我说:“没油了,你怎么不打开备用油箱,还找辆马车拖着?”我一脸尴尬地问:“摩托还有备用油箱?”
正是在这次“事故”后,我学会了摩托的简单维修,包括前减震更换液压油,轮胎修理等,并在2000年,购买了我的第三辆车,一辆全新的大阳牌摩托车。那时候刚结婚,总是骑着它和爱人奔波于单位和老家。风里来雨里去,它见证了婚姻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孩子诞生时的喜悦。在那辆摩托车上,有缴纳养路费的无奈;有婚姻的磕磕绊绊;也有在县城买房时的巨大压力。
第四辆车,是刚拿住驾驶证买的“众泰牌”小汽车。说是买,其实是妹子做汽车销售时,硬推给我的一款车,当时没有谈论价格,只是让付了一万元的定金,其余的等有钱了再说。刚刚拿住驾驶证的喜悦感,加上不用付全款的一辆车,我早已把握不住了方向,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可这次答应,整整让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去还车辆的尾款。
第五辆车,是2015年购买的一辆“现代牌”轿车。作为刚需生活的需求,我在看了众多型号的轿车后。在朋友的陪同下,试驾了这款“明图”轿车。舒适的驾乘空间,加油时的推背感,牢靠的抓地力,加上全景天窗和分区空调。一下子就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我对朋友说,就是它了。从那一刻起,“明图”就走进了我的生活。
如今,妻学会了开车,我就被“剥夺”了开车的权利。想想可笑,当初人家不学车,是我非逼着人家学车,自然最后就要落一个这样的下场了。之所以不开车,是因为妻总是教育我说:“家到单位就15分钟的路程,开什么车?空调还没有制冷,你就到了。还不如骑个自行车或步行去,既锻炼了身体,又节能环保。”听着妻振振有词的说教,我只有唯唯诺诺听命。要知道,人家说的在理。加上近段时间,限行和防尘污染治理的趋势,咱的思想觉悟当然是要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嘛。
这正如早晨听沁园朗诵泰戈尔的《尽量让自己快乐》中说的那样:“假如我生命里充满美好的事物,那我相信生活就一定会是幸福的,因为美的东西同我们生命一样,他们踏着相同的节拍翩翩起舞。”
从原点回归原点,从自行车回归自行车,我体会了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远离了贫穷,远离了无知,从懵懂走向诗画人生,走向快乐人生,走向艺术人生。我需要的不再是奢华,而是能接近尘土的真实和质朴。品一盏香茗,执笔挥舞人生,只要我快乐,一切都显得那般的无足轻重。(徐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