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良,男,1966年4月出生,2010年4月入党,大专文化。2014年12月,以本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身份应邀参加村委会主任竞选并高票当选,2016年5月,又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选为村支“两委”主职后,本人向全体村民郑重承诺:当一届村官,富一方百姓,了一庄心愿,献一份赤诚。
陈畈村部位于信阳市平桥区洋河镇政府东南1.5公里处,改道后的312国道与224省道从该村交叉全境通过,距信阳中心城区10公里,沪陕高速出口4公里。处于城乡结合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村地域面积9.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00亩,山林面积6000亩,水域面积2300亩,辖21个村民组、3180人。
陈畈村是个大村,基本农田少,其中荒山、坡地面积6000多亩。如何将荒山、坡地改造成适应种植多类经济林是该村面临的难题,面对贫穷落后的状态,李永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下定决心寻找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抓制度勇于担当
李永良同志任职后,首先从班子建设抓起,第一时间民主产生了各组村民组长、村民代表,解决了村民多年一盘散沙问题。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工作定期汇报制度、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经常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建立健全工作推进的任务书,时间表、责任链。“学”是基础,每月十号的党员活动日,李永良同志都带领党员干部,把“两学一做”作为“三会一课”的基本内容,通过深学、细学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共产党员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从而坚定“三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筑牢“党性之魂”。目前,全村风清气正,村风民风得以根本好转。
理思路倾情思变
“做”是关键。该村多年来没有集体经济,经村支两委多次开会研究,虽然陈畈村资金困难,但还是决定走发展的路子。为寻求发展思路,李永良同志先后找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牡丹产业委员会、郑州师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有关科研院校寻求本村自我发展思路,以高校技术为依托,建立了实验基地。
个人垫资谋划的《洋河镇陈畈村2015-2030发展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复,制定定了村经济发展思路。近三年来,在李永良同志的带领下,全村已完成两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和改造了65口万方大塘、12座中小型提灌站、万余米U型渠、12公里村组道路,彻底改变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为发展本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谋发展共奔小康
“干”是核心。三年来,针对本村大片荒山坡地,在李永良同志的倡导下,成立了信阳市平桥区茂晟源高效农业专业合作社,对村民的荒山坡地有效、有序、有偿流转。现已流转5300多亩,村民既在荒废的山地中获得流转费,而且还带动了28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打工就业。仅土地流转及劳务费,让本村村民每年获得经济收入达500多万元,带动了本村2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受到了市、区、镇领导及全体村民的好评。
为了传承文明孝道之风,在李永良同志的带领下,广泛征求全体村民意见,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起了一座全新的村级敬老院,现已通过市区主管部门全面验收,实行了村级五保的集中供养。由于村级财务处于高度困难状态,先期投资基本上都是李永良同志个人垫资。十年如一日,李永良同志每年向五保户、社会困难户无偿捐资、慰问款项达二十余万元。他牢记党的使命,精准扶贫工作常常挂在心头,当作头等大事抓紧抓细抓好。困难村民张国宏家庭因灾因病致贫,李永良同志多次深入农户扶贫扶志,帮助学生张波兄妹交学费,每月给900元生活费,仅张国宏一家,李永良同志就帮扶资金几万余元。
村民的贴心人,陈畈的带头人。几年来,在李永良同志的带领下,陈畈村政通人和气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2015年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5年被市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先进社区,2016年被省住建厅评为最佳宜居乡村,2016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镇。李永良同志也因此被区委评为2016年度十佳党支部书记,并当选为平桥区第五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目前,陈畈村美丽乡村建设已初见成效,已完成土地整理3000多亩,发展油牡丹、芍药种植基地2000余亩、花木基地1000多亩,培育种苗100多亩。下一步,陈畈村将大力建设牡丹生态农业观光园、农家乐、水上乐园、婚纱摄影等乡村旅游项目,让人们在花海中徜徉,在林荫小路中漫步,尽情享受美丽乡村的乐趣。李永良同志满怀深情的表示,村民富裕、村容整洁、环境优雅、民风醇厚的新陈畈将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