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美乡村”申报材料:义马市苗元社区

2017年08月04日00:00

来源:大河网


  苗元社区位于义马市东部,比邻310国道,洛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义马市东区办事处驻地,面积8.6平方公里,社区耕地2853余亩(退耕还林700亩),共有9个居民小组,398户,1536人,党员52名,三委成员共9人(交叉任职)。社区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和个体工商业,2016年度人均纯收入12300元。近年来,社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先后荣获河南省“五个好”村党支部、“河南省生态村”、河南省“民主法制村”、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河南省“第四批特色旅游名村”和三门峡“市级文明村”等荣誉。

  苗元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两委干部上下一心,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工作核心,按照创建河南省、三门峡市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社区环境面貌得到根本的改善,居民素质逐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将社区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细化分工

  为扎实推进苗元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成立了以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茹学治为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由支部副书记陈红军、茹改明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社区干部刘东梅、茹小红、景小平、马令军、景均平等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支部副书记陈红军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明确责任,亮化目标,落实分工,通力协作,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改善生态,创宜居新村

  按照上级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高标准实施项目建设,逐步实现“一年打基础,二年新变化、三年见成效”目标。

  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社区亮化工程,对全村九个组实行亮化,安装太阳能路灯154盏;同时对全村道路进行硬化,硬化道路9000余平方米,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共铺设下水管道3000余米,污水处理率达到70%;垃圾了实行集中倾倒,日产日清,保证垃圾池整洁干净与周围环境卫生条件相协调,辖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75%以上;为推进社区环境健康发展,良性循环,与社区内新大畜禽规模养殖企业合作修建了沼气池,铺设沼液管道700米,引至田间地头,即解决粪便污染问题,又浇灌土地200余亩,畜禽粪便有效利用率达到70%,实现了无公害处理;为美化环境,绿化山林,重视生态保护,我们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累计绿化荒山780亩,林木覆盖率达到了85%,有效的改善了苗元的生态环境。新建提灌站一座,打330米深井一眼,配备水泵、配电柜等供水设备,铺设10余公里供水管道,改善390户居民饮用水质量,社区实现自来水全部入户,饮用水已达到标准。在社区人口密集地段,新建水冲式公厕三座,进一步完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确保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达到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

  三、争创实绩,改善民生

  1、社区从实际出发,以农业生态园区建设为根本,加快土地流转,利用高速公路建设弃土填沟造地300余亩。推广循环经济,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依托社区内新大牧业的区位优势和技术指导,积极引导群众种植桑葚、草莓、大樱桃,发展特色种植业;依托“两山夹一川”地貌,东山发展优质薄皮核桃园,西山发展优质柿子园;以“国榉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基地,投资10万元,带动群众建设菜园烧烤农家乐1户,农家风味饭店9户,基本实现具有集特色小吃、风味小喝、农家饭庄、假日菜园等独具一体的农家乐,真正体现特色鲜明农家餐饮。

  2、成立了润雨农业有限公司,推出了石臼糊辣椒、芝麻盐、石磨老外婆13味调料、土鸡蛋、土蜂蜜等一系列优质产品。产品经过宣传试销,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已逐步进入打造豫西地区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3、以种植养殖区建设为重点,以国榉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党建领办集体经济项目为抓手,利用申请财政项目扶持资金,投资160万余元,建设占地3500平方米的300吨组装式冷藏库1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包装、冷藏保鲜等产业,将不断拓宽销售网络,完善营销体系,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50个。

  四、传承文化,突出特色

  注重民俗文化的遗存,投资8万余元,建成150平米民俗文化用品收藏馆,收藏马车、纺花车等传统生产生活器具300余件;社区将依托历史文化优势(纵贯全域南北的沟谷深林茂,水源丰沛。沟内山明水秀,空气清新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以沟谷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连接朱元璋封姓之地(朱家组)、土行孙罹难之处(土峪沟)李自成拴马之树(千年皇家国榉树)、毗邻封将台、木兰寨等旅游景点。开发风景旅游资源,建设城市近郊的重要森林休闲公园。

  五、倡导文明,崇德向善

  切实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投资100余万元,建成1000平米文化活动广场,安装配备文化健身器材30余套,收集了石磨、石碾、石臼,逐步建设成为民俗广场。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绘制2000平米道德文化墙和600余平米的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内容,宣传孝道、励志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100平米文化书屋,配备各类图书5000余册,建成300余平米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乒乓球台、棋牌等器材设施50余件。积极推行“一约四会”制度,通过组建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完善相关制度,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杜绝婚丧事宜铺张浪费现象;改变社区群众的陋习恶习,倡导新农村、新气象、新风尚。

  坚持每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评选活动,挖掘推荐“最美家庭”,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进一步弘扬良好家风,带动民风村风。对社区优秀农户落实奖励,使争创“和谐农户”成为社区居民争荣誉、赶先进的主要形式,在社区营造出了弘扬社会道德和传统美德的浓厚氛围。我社区王红玲、刘冬梅两户“最美家庭”先进事迹被三门峡妇联在全市范围内宣传表彰。市里组织的“决胜二次创业、加快转型发展”大讨论大实践活动电视演讲比赛中,我社区青年王飞在4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义马市演讲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4月份,三门峡市农村精神文明现场会在我社区隆重召开,社区的工作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六、暖心工程,安民心

  建立“困难群众关爱基金”1.5万元,社区干部坚持开展“四必到四必访”活动,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对24名80岁以上老人上门祝寿慰问,弘扬敬老孝老美德;对考上本科的贫困大学生一次性补助1000元,在社区树立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导向。08年至今,累计祝寿慰问260余人次,送出贺礼8万余元;补助贫困大学生20余人,共计2万余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通过张贴标语、远程教育、宣传专栏、黑板报等形式等多种形式宣传创建最美乡村的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环保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积极带动本组群众热情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巩固提高、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居民的积极性,同创共建,努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秩序井然、社区服务完善、文化生活丰富、综合效益明显、道德风尚良好、群众满意放心的现代文明新农村。 

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