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不断攀升,孝老敬亲意识不浓,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是不少农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


  而现在,随着农村精神文明的创建,一股文明乡风劲吹中原大地:简办新办的多了,盲目攀比的少了,乡风更淳朴了;业余生活丰富了,玩牌赌博的少了,心情更舒畅了;干事创业的多了,等靠要的少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商丘市柘城县、信阳市光山县的做法为全省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日前,柘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杜娟,光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邵永峰做客“豫文明·豫出彩”系列访谈栏目,畅谈文明乡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一汤四盆菜能省一万块”

  红白喜事简办,省心省力又省钱

 

  “一汤四盆菜,能省一万块”,如今,在柘城县的十里八乡,这成了妇孺皆知的一句顺口溜。看似简单一句话,但在杜娟看来,这一结果的得来实属不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部分地区陈规陋习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究排场、盲目攀比之风日盛,因婚致贫、返贫时有发生。


  怎么办?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柘城县下了硬功夫。“我们出台了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的通知,各村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对红白喜事操办的标准、规模、人数等都做了具体规定。”杜娟说,为了移风易俗深入民心,我们利用戏曲巡演、绘制文化墙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宣传。就高价彩礼不断攀升的问题,柘城县还针对年轻人特点,拍摄了公益微电影《雷哥定亲》《鬼火》等,受到群众好评。


  据了解,截至目前,柘城县515个村、社区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简办新办红白喜事2万多起,为老百姓节约开支10亿多元。柘城推进移风易俗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肯定,先后被多家中央媒体宣传报道。


  眼下,在婚丧嫁娶活动中,不大操大办,不接受高价彩礼,不大肆收受礼金,不炫富攀比,已经成为河南越来越多乡村的自觉行动。



  “跳起广场舞、唱响两首歌”

  文化多活动多起来,心情舒畅美起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当城市夜生活开始的时候,原本寂静的农村也热闹起来。在文化广场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不少人聚在一起跳起广场舞。如今,这已成为河南乡村的一道风景。


  “过去天一黑,玩牌打麻将的就多了起来,为改善这种不良风气,我们组织广场舞协会会员分赴各个乡村免费向群众教广场舞,既丰富了大家业余生活、和睦了邻里关系,群众的心情也舒畅了。”杜娟说,我们还组织改编了20首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思想主题的新时代广场舞曲,让群众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光山县投资6500多万元为全县300多个乡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去年还举办了1700多场文艺活动。”提起文化广场,邵永峰也是有说不完的话,“有了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生活有了主阵地,大大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


  在光山的大街小巷,《我爱你光山》《共同奔小康》两首自编歌曲成了人人都会哼唱的明星歌曲。“‘唱响两首歌’是光山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的4项主题活动之一,通过文艺的力量,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邵永峰说。


  不仅仅是在这两个地方,放眼河南广袤的乡村大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开花。时尚活力的广场舞、激越昂扬的歌曲、精彩纷呈的演出……文化之光在点亮农村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引领了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新风尚。


  “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

  扶贫先扶志,激发脱贫主动性


  漫步光山的城镇乡村,随处可见的扶贫公益广告甚是醒目。“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扶贫不是送钱送物,勤劳才能脱贫致富”“争当贫困户,吓跑儿媳妇”……一句句百姓通俗易懂的大实话,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扶贫氛围,也激发了更多人干事创业的劲头。


  “光山县把精神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等结合起来,始终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放在扶贫工作的首位来抓。”邵永峰说,2016年开展扶贫先扶志专项行动以来,经过2年多实践,摸索了不少经验、做法。


  据了解,光山县在全县设立了900多处扶贫公益广告,还在百姓的房前屋后建起了3万多平米的美德墙。“我们今年还开展了‘咱村要发展,我家怎么干’的大讨论,百姓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加强,干事创业的热情更高了。”邵永峰说起这些,满脸喜悦。


  光山的变化只是河南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工作打响以来,河南通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拉一把站起来”的越来越多,“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日子越来越有了奔头。(康世甫 朱丽文 安艳鸽/文 牧堃 杨鑫阳 刘杨 李冉冉/视频剪辑 王乙卜/主持人)


大河网 河南文明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