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有这样一个单位,直属的32个单位里,有14个单位创建成“全国文明单位”,其余全部创建成“省级文明单位”;有这样一些文明家庭,或敬老爱老、传承孝道,或爱岗敬业、热心公益,或积极助人、甘于奉献……这些先进典型都是河南文明单位创建和文明家庭创建的具体写照。


  近日,河南省司法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黄富献、河南省文明家庭代表李翠利做客“豫文明·豫出彩”系列访谈栏目,带您一起感受他们在推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家庭文明程度的鲜活做法,期待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中来。



  河南省司法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黄富献


  文明单位创建——

  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如今,在河南省司法厅直属的32个创建单位中,有14个单位创建成“全国文明单位”,其余全部创建成“省级文明单位”。2017年11月,河南省司法厅再次以优异成绩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单位”,至此,省司法厅已经连续三届创建为“全国文明单位”。


  “三连冠”背后的华丽升级,是“实至名归”,更是“水到渠成”。黄富献介绍,近年来,河南省司法厅先后出台了《司法厅再创全国文明单位实施方案》等文件,做到工作有人抓,任务有人落实,问题有人解决,不断夯实部门责任;组织党员干部落实社会责任,献爱心、比奉献,发挥示范带头效应;通过在机关大院里设置文化墙、电子显示屏、印制名言警句等,营造出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领导率先垂范,人人都把创建作为份内的事,形成上下一体、全员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格局。”


  文明单位创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黄富献认为,创建文明单位关键在于提升党员干部的统合能力、文化素质、文明素养,他们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势必把文明理念播撒得更远更广,起到良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


  城市管理、就医问诊、办证办税……公用事业单位和窗口服务行业为市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其服务质量不仅体现着城市的文明,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黄富献说:“通过创建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开展,服务意识提升了,社会形象自然而然也就上升了。”


  河南始终坚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文明单位创建,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文明氛围,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据统计,30多年来,河南省共推荐当选263个全国文明单位和一大批省级文明单位。



  河南省文明家庭代表李翠利


  文明家庭创建——

  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着整个社会的“大气候”


  夫妻恩爱、孝老爱亲、热心公益,于平凡生活中创造温暖幸福,他们对他人、社会的关爱,超越了对待自己。他们弘扬着一种时代精神——无私奉献。


  李翠利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家庭。


  李翠及其家庭举全家之力办了“微光”书苑,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她的母亲更是拿出了自己积攒多年的2000元钱,让其购买图书。她的爱人,在“微光”书苑的建设、发展中,始终默默地鼓励、支持着自己的妻子。她的两个孩子都是“微光”书苑的“资深”小小志愿者。


  建立“微光”书苑对家庭文明有何影响?李翠利表示,在农村,孩子阅读会带动大人阅读,进而带动一个家庭来阅读。这种影响不断向外延伸,就会促进家庭氛围变好,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村更加文明、祥和。


  如今,一家六口,三代同堂,其乐融融。李翠利说,老辈人大多没上过多少学,也讲不出多少大道理,但是一直特别重视家庭文明。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家庭里的成员,在他们心中播下向好向善的种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和睦了,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更好了,家和万事兴。”李翠利说。


  李翠利这样的家庭只是我省文明家庭建设的一个缩影。河南历来高度重视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从推选“全国文明家庭”到寻找“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和睦家庭”,再从一个个“孝老爱亲模范”到“乡村好媳妇”“美德少年”……家的温暖弥散在广袤的中原大地,好的家风支撑起良好的社会风气。目前,我省共有14个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数量最多,50个家庭当选河南省文明家庭。(安艳鸽 朱丽文/文 王乙卜/主持人 牧堃 杨鑫阳 李冉冉/拍摄剪辑 )


大河网 河南文明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