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迁建狼城岗 滩区人民绘小康

“以前我家住在东狼村,典型的‘水泥路’,污水和淤泥混合,不管是架子车还是后来的拖拉机,陷进去都得折腾半天才能出来。”9月14日,面对记者,回忆过往,杨留锁老人无限感慨。【查看更多】

政策领我奔小康 黄河岸 鼓声响 盐碱地里结蜜瓜

政策领我奔小康

我叫袁培安,今年57岁了,家住尉氏县岗李乡袁庄村。我家里有一棵石榴树,是我年轻时种下的。它可是我的宝贝疙瘩,旱了浇水,定时施肥,可20多年过去,光长叶子不结石榴,心里很泄气,觉得这树跟自己一样,兜兜转转,结不出好果。从小,街坊们就夸我好学、聪明,我也很争气,成了当时村里少有的高中生,但贫寒家境拦住了外出打拼的脚步,我在家娶妻生子,靠种地养活着家人。那时候日子难熬啊,家里只有5亩地,一年到头挣5000块,还要省出来供两个娃娃上学,日子过得真紧巴。幸好,我们把好日子盼来了。【查看更多】

从“小透明”到“网红”电影村

走进洛阳市洛龙区科技园街道溢坡村,一块巨大的“电影场记板”映入眼帘,上面写着“片名:溢坡·电影村;第一场:乡村振兴……”胶片造型的建筑让人“一秒入戏”。【查看更多】

咱村地下有“粮仓” 中杨庄村民织网捕“钱”  龙池头村 黄土“尝鲜”

咱村地下有“粮仓”

小暑时节,淮阳时庄村的老把式们忙完庄稼活后没闲着,他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办:看“粮仓”! “粮仓”位于时庄村的正下方,看上去只是嵌在地里的几个大圆圈。【查看更多】

中杨庄村民织网捕“钱”

扎网框、缭网须、缝渔网、套网布…… 在商水县练集镇中杨庄村,这个不临水更没有渔业的豫东小村,村里很多人常年都在忙着织渔网。用村民的话说就是:人家织网捕鱼,俺们织网捕“钱”。【查看更多】

  • “qiao”字的三种写法

    “qiao”字的三种写法

    明清时期,许州府南门户是一座大石桥。桥面宽广为官道,旁设驿站,往来交通,络绎不绝。周边店铺林立,瓦舍...

  • 幸福不过一“丰安”

    幸福不过一“丰安”

    在哲学家看来,有三样东西很重要:希望、睡眠和笑。对刘丰安来说,有三样东西离不了:心态、家和劳作。

  • 颍川“梳”情

    颍川“梳”情

    对襟褂、粗布鞋,陈庆伟端坐在老式圈椅上,面前十多样雕刻工具一字排开,闪着银光。背后,爷爷辈创立的陈氏...

  • 老支书的“樱缘”情

    老支书的“樱缘”情

    老支书名叫张宗义,今年65岁的他,在灵宝市川口乡赵家沟村足足干了30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村里人习惯喊他老支书。【查看更多】

  • 山沟沟里花椒开

    初秋,渑池县南村乡南洼村。“长群,又下地了?”“苗儿还得剪剪,快收果了。”扛着锄头的张长群边和村民寒暄着,边往地里走。【查看更多】

    山沟沟里花椒开
  • 大南坡村的“文艺复兴”

    大南坡村的“文艺复兴”

    最近,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的赵小景特别忙。“小景团长,今天排练安排在下午几点?”“小景婶儿,什么时候吸收俺加入剧团?”……“我一天回答最多的问题就是‘下次演出是啥时候’。”担任村里文艺团团长的赵小景乐呵呵地说。【查看更多】

  • 桂林要建“小桂林”

    在南太行,有一个叫九渡的村子,最近去那里的人都说,村子美得很,不仅有好多古树、古民居、水磨坊,而且山清水秀,颇有点“豫北小桂林”的意思。【查看更多】

    桂林要建“小桂林”

“二老”回村记

“这方案还得再改改,除了文字、图片和模型,还得添置些能反映乡村生活的老物件。”10月29日,在鹤壁市淇县灵山街道赵庄村村委会,70岁的赵英敏谈起村史馆规划滔滔不绝,几个来自设计单位的年轻人不停记录着。【查看更多】

读书读上小康路

霜降过后,空气中透着丝丝寒意。在豫东平原层林尽染、被红叶装扮的时候,夏邑县太平镇北黄楼村的大棚里却苍翠欲滴。 10月24日下午,北黄楼村村民高社会刚上完夏邑县农广校网课,正在大棚里查看。棚内绿油油的辣椒苗长势喜人,已开出朵朵白花。但如果你在七八月份来到这里,看到的却会是“光秃秃的意外”。【查看更多】

“空心村”巧变“实心村”

“过了这个点儿再出发吧!”10月14日下午5点多,在宁陵县阳驿乡潘集村,记者走出村室准备去采访大棚种植户,却被潘集小学校长赵玲喊停了脚步。面对众人的疑惑,赵玲笑着解释:“这会儿正赶上学生放学,路上会堵车。”【查看更多】

三彩陶山守黄河 大岭“小艾” 从王庄看有机衔接

三彩陶山守黄河

王屋山下,黄河岸边,陶山村一座乡村酒吧,掩映在灌木丛中,格外显眼。 这座乡村酒吧是在《陶山村整体规划设计》指导下,由废弃石窑改造而成的。【查看更多】

大岭“小艾”

大岭村地处王屋山腹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等条件,造就了野生艾草绝佳的生长环境。房前屋后、乡间小道,野生艾草在大岭村随处可见。【查看更多】

“富硒”产业富了石槽沟

济源坡头镇石槽沟村曾是锻造石槽的地方。如今,石槽沟人重新定义“石”字,靠发展富硒、优质、绿色的石磨面粉加工业。【查看更多】

点亮角落里每一颗“星”

9月1日,时针即将指向下午3点。济源示范区王屋镇杨沟村的一栋二层小楼里,13岁的程千营坐在堂屋的桌子前,等着门外的脚步声。【查看更多】

张现超:脱贫带头人

张现超:脱贫带头人

张现超一家,曾是驻马店市上蔡县洙湖镇一六王村12组的贫困户,他本人也是村里老少爷们公认的“能人”。【查看更多】

小芝麻带动大产业

小芝麻带动大产业

平舆县蓝天芝麻小镇位于平舆县城北部的东皇街道大王寨村,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南距县城区3公里,距大广高...【查看更多】

闫洼来了个贴心人

闫洼来了个贴心人

“走,赶紧进屋,外边日头毒!”9月6日虽是周末,泌阳县双庙街乡闫洼村的白东却没有闲着,一大早就去地头...【查看更多】

水泉汪村的“双网经”

水泉汪村的“双网经”

8月20日,密雨如丝,在去往西平县专探乡水泉汪村的路上,坑塘满溢,大水汪汪的景象让人对村名的印象愈加...【查看更多】

“惜地”村爱让地

濮阳县渠村乡大芟河村紧挨着黄河,别名叫“落河村”。所谓落河村,是说土地都落入河里。历史上,黄河把大芟河村“欺负”得够呛,村民被水撵着走,不少土地落进河。因为“落河”,所以惜地。村民崔国选老人回忆…【查看更多】

“花”开月亮湾

台前县清水河乡甘草堌堆村的位置很好找。 黄河在台前境内拐了6个大弯、7个小弯,甘草堌堆村正好在一个拐弯处。这个弯是黄河濮阳段河道最窄处,也是该县孙楼黄河控导工程49道坝守护的滩区。 沿平坦的公路行驶…【查看更多】

“网红村”养成记

九月的林州,红旗渠水波荡漾,太行山秋色渐浓。沿市区主干道红旗渠大道一路向西,行至渠东路口南拐,不多远,一个徽派风格的小村映入眼帘。村名叫止方,本来名不见经传,今年却成了“网红村”,日均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每周末都有上万人来“打卡”。【查看更多】

郭草滩里有“绝活儿”

“现在这日子美嘞很!”8月10日,滑县王庄镇郭草滩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正在锻炼身体的万奶奶对现在的生活打心眼里满意。【查看更多】

从“卖红石”到“守红石”

雷洞村又被称为“红石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杨胜超介绍,千百年来,村民利用红石建屋砌墙、垒堰修渠,造就了源远流长的红石文化。【查看更多】

程岗村的“木”字诀

“嘶嘶嘶……”随着一阵响声,操作台上的机器像一把灵巧的水果刀,一边翻滚树段,一边“削”出轻薄均匀的木皮。9月14日下午,在鄢陵县马坊镇程岗村的一个车间里,村民正熟练地加工木材。【查看更多】

农家乐里故事多

夏日的石板河村,青山环抱、绿水映衬。 7月19日,沿着山道盘旋入村,“2号农家院”的大牌子分外醒目,门外空地上停满了车。石板河村位于宝丰县观音堂林业站,因河道布满石板而得名。【查看更多】

农家乐里故事多

开栏的话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这句饱含感情的话语,令人动容。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河南如何担当作为?小满时节,荷香麦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选派上百名青年编辑记者,深入全省上百个村庄蹲点调研,身入乡村、心连群众,践行“四力”要求,感知这场历史之战背后的波澜壮阔,记录这段非凡历程凝聚的勇气智慧,探寻这一伟大工程蕴含的精神“密码”,把发生在中原大地的点滴变化,汇聚成一曲新时代雄浑激昂的黄河大合唱。

今天是河南日报创刊71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

——“倾听河南脱贫故事·百名记者进百村”,敬请关注。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