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地传承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河南日报理论部、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近日推出特别策划《“甲”设》,刊发社科专家就怎样更好地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的理论文章。今天推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课题组提供的《“甲”设》重磅番外篇《世界文化地标调研报告》第二部分,包括剩余10个全球文化地标案例分析及文化地标建设带来的启示,敬请关注。
16.蓬皮杜中心——法国巴黎
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坐落于法国首都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是一座著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当地人简称其为“博堡”。1969年,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带领法国击退希特勒的戴高乐总统,倡议兴建一座现代艺术馆。后乔治·蓬皮杜于1974年因癌症逝世,所以此建筑完工启用时就命名为“蓬皮杜中心”作为纪念。
蓬皮杜中心占地7500平方米,南北长168米,宽60米,高42米,共6层。大厦的支架由两排间距为48米的钢管柱构成,楼板可上下移动,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暴露。东立面的管道和西立面的走廊均为有机玻璃圆形长罩所覆盖。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
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设计中心、公共情报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音乐与声乐研究中心四大部分,供人参观、学习,并从事研究。与此同时,“中心”还专门设置了两个儿童乐园,一个是藏有2万册儿童书画的“儿童图书馆”,里面的书桌、书架等一切设施都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置的;另一个是“儿童工作室”,4岁到12岁的孩子都可以到这里来学习绘画、舞蹈、演戏、手工等。工作室有专门负责组织和辅导孩子们的工作人员,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智力,帮助孩子们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座建筑南面小广场的地下有音乐和声学研究所。蓬皮杜中心建筑的最大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建筑兴建后,由于一反巴黎的传统建筑风格,引起极端的争议,许多巴黎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文艺人士大力支持,称这种建筑风格为“高技派”风格。
蓬皮杜中心是公共图书馆,拥有当代书籍30万卷,期刊2400种,幻灯片20万张,微缩胶卷15000个,唱片1万张及各种电影、录像、地图、磁带等。馆内设施一律开放,读者可随意翻阅开架图书;也可以通过录像机随意选看介绍各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等情况的电影、录像;音乐爱好者可以戴上耳机自由欣赏自己挑选的唱片。同时它也是文化中心,大厅里和第五层不定期举行展览会,仅1978年就举行了近50个展览、上千次文学及哲学讨论会和演出活动,还有电影放映、戏剧表演等,成为当代艺术创作活动的见证。整个中心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并协助管理,如检索、统计出入人次等。
17.碎片大厦——英国伦敦
碎片大厦是伦佐·皮亚诺设计的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大厦,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大厦。大厦共95层,其中72层可供办公、居住及观光。大厦包括一个五星级酒店、十套单位售价约5000万英镑的豪华公寓、三层餐厅以及三层观光区,通过乘坐两节电梯可顺利到达顶端。第一座电梯会将乘客运送至33层,第二座从33层直达塔顶。在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下,游客在观光区可以俯瞰伦敦方圆六十多公里的风景。除了可以看到伦敦塔,其他地标性建筑也清晰可辨,如奥林匹克体育场、国会大厦及“伦敦眼”。还有供大众消遣的海德公园、摄政公园、汉普特色西斯公园以及温布利体育场。69层提供12个电子讲解仪器,它们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景观,而望远镜将提供一个生动的城市风貌,如果你将其固定在某个地标性建筑上,它还会自动提供关于该地标的文字信息。两个提前记录好的城市全景将展现伦敦城的最佳景观,供游客观赏在明媚日光下和晴朗夜晚里的伦敦城。
设计者皮亚诺运用了精密复杂的玻璃幕墙,这个极富表现力的建筑立面由呈角度的窗玻璃组成,同时反射光线,改变天空的变化模式。这种立面处理可以让建筑形式根据天气和季节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这个建筑将弥补基地不规则的形态。每一寸表皮都是由外向内倾斜并依次向上生长的玻璃薄片覆盖,最后组成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金字塔,最终塔顶的玻璃板将互不接触,形成一个开放空间,为整座建筑提供一个可以呼吸的开口。
大楼有多种功能:办公、公寓、旅馆、SPA、零售商业、餐馆,以及15层高的公共观景廊。它靠近伦敦桥车站,是“伦敦桥区”计划的一个部分。该大楼代替了1970年代大桥街的南华大厦大楼,更新了这个位置的天际线,位于附近交通节点的中心位置,为伦敦的扩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8.万神殿——意大利罗马
万神殿始建于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的君主奥古斯都令其密友Marcus Vipsanius Agrippa建造了万神殿的雏形,作为献给所有神灵的供奉场所而投入使用。五贤帝之一的哈德良在118年前后对其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成就了象征着美学与技艺巅峰的神圣空间。
万神殿的前廊为典型的希腊神庙式空间,16根整齐排列的科林斯式立柱支撑着上方三角形的山墙,并在门楣上刻有献给Marcus Vipsanius Agrippa的铭文。建造立柱所用到的灰色花岗岩来自埃及东部的Mons Claudianus采石场,古罗马人利用季节性的水运条件突破了运输上的阻碍,确保最终制式规格的统一。内部大厅是万神殿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如何建造内径为43.44m的无筋混凝土圆顶结构至今成谜。但从外部看,圆顶的底部可切分为7层同心环(数字“7”在天文及神学方面具有特殊意义),中心位置另有一个直径为9m的开口(被称为“Oculus”),为了减轻结构上部的重量,圆顶的厚度从底座的5.9m逐步向上减至1.4m,同时混凝土骨料的成分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随着4~7世纪之间罗马帝国的衰亡与没落,万神殿及其周边的建筑物都陷入了缺少正常维护经费的窘境。公元609年,拜占庭帝国的君主Flavius Phocas Augustus将万神殿赠送给教皇Sanctus Bonifacius PP.IV,使其避免了日后战争的毁坏。在神庙转变为基督教的教堂之后,万神殿开始举办五旬节的纪念活动,每到复活节后的第五十天,当地的消防队员便会将无数的红玫瑰花瓣自万神殿的圆顶开口向内撒下,在柔和的阳光以及唱诗班的歌声中纪念耶稣的降临。
作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罗马建筑,万神殿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师们重要的学习对象与灵感来源,从文艺复兴时期起涌现的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托马斯·杰斐逊图书馆以及许多市政厅和公共图书馆建筑均在结构上效仿万神殿的前廊与圆顶的结构组合,在设计语言中延续了曾经的文脉。
19.圣家堂——西班牙巴塞罗那
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是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
圣家族大教堂平面呈矩形、立面为不规则多柱形,主体结构由5座殿堂和3座侧翼殿堂组成。教堂为拉丁十字式,有四个立面,圣诞立面是唯一由高迪生前完成的立面。圣诞立面上的雕塑讲述了与耶稣诞生相关的圣经故事,华丽而充满着欢乐的气氛。立面正中还有一个圣诞树的雕塑,很是热闹。对比圣诞立面,受难立面的雕塑线条更为简洁有力,与象征着耶稣诞生、华丽热闹的圣诞立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圣家族大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始建于1882年,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进行了建设。高迪将他的晚年投入了教堂的建设,直至74岁(1926年)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20世纪50年代的建造时断时续。2010年,建设的进程过半,然而整个建筑过程中最大的一些挑战依旧未被解决。2021年11月29日,圣家族大教堂圣母楼封顶,点灯仪式在同年12月8日举行。高塔和教堂的大部分结构预计将于2026年高迪逝世100周年纪念之时完工;装饰工作预计将于2030年或2032年完工。
圣家族大教堂以独特的形象成为巴塞罗那的地标性建筑。1984年,圣家族大教堂的一部分与高迪在巴塞罗那的其他六个建筑作品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
20.太空针塔——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
太空针塔是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一个观景塔,是西雅图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太空针塔的高度有184米,离地面158米高度的瞭望台和旋转餐厅能提供俯瞰西雅图360度的全景,市容及围绕其间的雷尼尔山、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及普吉湾都能一览无遗。太空针塔的电梯是开幕前才安装完成的,最后一台电梯在开幕的前一天才运到太空针塔,电脑控制的电梯于1993年改装完毕,电梯速度达到每小时16千米,即每分钟244米,搭乘电梯从地面到观景台只需40秒左右。太空针塔的后方,是太平洋科学中心,有着许多给青少年可以实地操作演练的科学游戏,也可以欣赏I-MAX电影,是小朋友驻足流连的所在。太空针塔的主要设施都在其离地159米的观光层,例如天空城市餐厅和精品店等。站在塔顶,不单能看到全西雅图市中心的景观,还可以看到奥林匹克山脉、卡斯卡德山脉、瑞尼尔山、伊利雅特湾和其附近的岛屿等。
太空针塔也曾是多部电影和电视剧的取景地点,例如末世黑天使、黑超特警组和凸务之王等。此外,在2013年,来自西雅图的美国独立说唱组合Macklemore & Ryan Lewis的单曲《Can't Hold Us》的MV也在这里取景拍摄,而该部MV更是获得了第56届格莱美奖的最佳短篇音乐录像带的提名。
21.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埃及吉萨市
地标简介:古埃及金字塔(pyramid)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四方锥形建筑,形似汉字“金”字,故中文称“金字塔”。古埃及金字塔盛行于古埃及第三王朝至第十三王朝(约前2686年-前2181年),现发现100多座,大小不一,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古埃及都城孟斐斯一带。在埃及开罗郊区吉萨高原有三座著名的金字塔——第四王朝的胡夫金字塔(Khufu)、哈夫拉金字塔(Khafra)、门卡乌拉金字塔(Menkaura),分别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最高的胡夫金字塔呈四方锥形,原高146.6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现长220米,占地面积5.29万平方米;塔四面正对东南西北,斜度52度;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最大的重达160吨。据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所说,建造此金字塔,用人力10万,耗时20年。
在古埃及、古代中国、古代美洲,都有金字塔这种四方锥形建筑。中国的祭台、帝陵,美洲特奥蒂瓦坎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以及库库尔坎金字塔,都是这种形式,主要用意是通天通神。古埃及法老自称是太阳神拉之子,死后要升天为神,因此注重考虑死后如何升天。大约从埃及第三王朝的法老左塞尔(Djoser)开始,把陵墓建成石质七阶四方锥形,当作死后升天之天梯。这种多阶金字塔,如中国之多阶祭台,称为阶梯金字塔。左塞尔阶梯现为六阶,顶阶缺失,高62米,底边分别为109米、125米。祭祀神庙位于左塞尔金字塔的北侧。在此之后,金字塔逐渐演变为斜面四方锥形,祭祀神庙位于金字塔的东侧。
红金字塔位于埃及代赫舒尔(Dahshur),为埃及第四王朝法老斯尼夫鲁的陵墓,建于前27世纪-前26世纪,是第一座斜面金字塔,高104米,基座单边220米,完工时是埃及最高的金字塔,后来被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超越,现为埃及第三大金字塔。
哈夫拉金字塔(Khafra)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法老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左右,现高为133.5米,由于地基稍高,所以塔顶比胡夫金字塔还要高一些,更加壮观。塔前建有庙宇和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高22米,长57米,计前爪全长72米,面部长约5米,宽4.7米,鼻子长1.71米,嘴宽2.3米。整体除狮爪外,其他部分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狮身人面像头面部仿照法老哈夫拉肖像,戴头巾,耳朵高2米,原为彩绘,头戴“奈姆斯”皇冠,两耳侧有扇状的“那姆斯”头巾,前额上刻着眼镜蛇浮雕,下颌有长须,脖子上围着项圈,狮身有鹰羽图案。彩绘早已因风化脱落。面部人为损坏严重。狮身人面像是法老的守护神。这种形式在中国《山海经》中多次出现,称为人面虎身,神陆吾就这种形象。
门卡乌拉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是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法老的陵墓,高66米。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财力有限,所以金字塔规模较小。
孟斐斯及其墓地和金字塔,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吉萨三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多处墓地和庙宇。吉萨为埃及第三大城市,人口150.9万(1983年),因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业是埃及的支柱产业之一,各遗址受到政府保护。
22.卢浮宫博物馆——法国巴黎
卢浮宫博物馆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是巴黎地标之一,世界旅游名胜,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是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宫廷建筑物,1793年8月10日改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现占地约1.98平方千米,分新馆、老馆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0.24平方千米,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仿埃及金字塔设计。
卢浮宫正式奠基于1190年,是法国菲力浦二世奥古斯都国王为保卫巴黎在塞纳河右岸建立的军事堡垒。
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年在位)时,拆除了塔楼,推倒城堡重建,并收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1594年,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开始修建连接卢浮宫与杜伊勒里宫的“大长廊”,构筑一个宏伟壮阔的整体化宫殿建筑群。17世纪,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建筑师勒梅西埃和勒沃先后建造了方形中庭的北翼和南翼,将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庭院扩展至先前的四倍大小,卢浮宫渐渐成为正方形的庭院,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1674年,路易十四为避免市民暴动,决定将行宫迁往郊外的凡尔赛,于是停止扩建卢浮宫。路易十六在位期间, 1789年爆发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法国革命的第一个断头台。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公共博物馆。19世纪初,拿破仑称雄欧洲,掠夺大量他国的艺术品运至卢浮宫,卢浮宫也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拿破仑战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被原有国索回,但仍然有许多掠夺来的艺术品被留在卢浮宫。拿破仑三世时,继续扩建卢浮宫,形成了宏伟的卢浮宫建筑群。
1981年起,法国实施“大卢浮宫计划”,翻修并扩建卢浮宫。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从神秘主义出发,仿埃及金字塔,在卢浮宫正门入口处设计一个玻璃金字塔,成为卢浮宫的新标志。卢浮宫现收藏世界各地的艺术品达40万件以上,设立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装饰艺术馆六大展馆,著名藏品有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胜利女神石雕等。卢浮宫成为世界各地艺术品的聚集地,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世界性的展示舞台。
23.伦敦塔桥——英国伦敦
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是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口的第一座桥,被称为“伦敦正门”,始建于1886年,历时8年建成,1894年6月30日正式落成通车。塔桥是开悬索桥,造型独特而雄伟,采用哥特式的建筑风格,6条车道钢架水泥结构。桥的骨架为两大两小四座塔楼,故称为塔桥。两座主塔楼建在桥墩之上,相距76米,高65米,顶端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顶,以及五个小尖塔,造型新颖别致,似两顶王冠,壮丽雄伟,方正厚重,风格古朴。登塔远眺,可饱览伦敦景色。如今,这座桥是伦敦地标之一。
在19世纪末的维多利亚时代,伦敦开始向泰晤士河东岸发展,需要在泰晤士河河口建一座新桥,为了不影响泰晤士河的航运,经多次论证,选择建设桥面可开合的塔桥,由城市建筑师霍勒斯•琼斯(Horace Jones)设计。1886年开工。两座坚固的桥墩总共使用了7万吨水泥,桥塔和桥身耗用钢材总数接近1.1万吨。1894年建成后,塔桥外表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砖石塔,内部塔身是钢铁水泥结构,里面装有开合桥面的机械,最初的动力是蒸汽机,现已改为电动。两主塔之间的中央跨度为61米。两主塔两旁是两小塔。塔基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桥长全长244米。两主塔之间的桥面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可通车与行人,上层可通行人。上层桥面高于高潮水位约42米。两座主塔楼内装有控制下层桥面开合的机械装置。当有大型海轮通过时,两主塔之间的下层桥面从中间分开,向上翘起,最大仰角83度。行人经主塔身的楼梯升到上层,从上层桥面经过。大型海轮通过后,桥面再缓慢向下闭合。塔楼内设有博物馆、展览厅、商店、酒吧等。伦敦塔桥是维多利亚时代新哥特式建筑和工业水平的代表,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有数十万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参观。
24.白宫——美国华盛顿特区
美国总统官邸白宫坐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宫廷式建筑,新古典建筑风格,略呈白色,坐南朝北,大门朝向北方,建筑和园林共占地73000平方米,正南方是屹立的方尖碑——华盛顿纪念碑。主楼是一幢外观呈3层的小楼,内部是6层,圆顶,另有东、西配楼。西楼是办公区域,东楼是宴会活动厅。整个白宫建筑物的南北两面各有一条壮观的爱奥尼亚式的门廊,呈现庄严的神庙风格。门前是花园和草坪。南花园是白宫后花园,是总统私人活动、接待外宾的地方。
白宫的基址由美国第一届总统乔治·华盛顿选定、爱尔兰裔建筑师詹姆士·霍本设计,1792年开始动工。还未完工,华盛顿总统逝世。1800年春,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迁入白宫。从此,白宫成为美国总统的官邸。
白宫建成时是一座灰色砂岩建筑,1814年英加联军攻入美国首都华盛顿,火烧美国总统官邸,墙上留下火烧痕迹。战后为了掩盖火烧痕迹,把墙表面涂成白色。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其为“WHITE HOUSE”,译作“白宫”。白宫主楼和东西两翼共132个房间,主楼底层大厅是美国总统接见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二楼是总统全家居住的地方。西配楼内侧、东配楼底层每周星期二至星期五对游人开放,每年参观人次约150万。总统夫人经常接待部分参观者,以表示亲民爱民。
25.帕提农神殿——希腊雅典
帕提农神殿是雅典卫城最具代表性、最显著的建筑,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极品,代表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有“希腊国宝”之称。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城内的一个七八十米高的山岗上,帕提农神殿建在山岗平台的最高处,奉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神庙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坐落于3层台阶上,高19米,背西朝东,呈长方形,东西长70米,南北宽31米,垂直处理采用多立克式,整个庙宇周围有46根大理石石柱。石柱高10.3米,柱底直径近2米,修长秀挺。南北两侧各17根,东西两面各8根。神庙的屋顶是两坡顶,顶的东西两端是三角形山墙,上有精美的浮雕,造像妩媚动人。山墙下有8根石柱支撑。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31,接近“黄金分割比”。
帕提农神殿建于公元前447—前438年,由建筑师伊克第纳和建筑师卡里拉提斯设计并组织施工。大庙封顶后,著名建筑师和雕塑家菲狄亚斯等又用6年时间装饰雕刻。殿墙上的雕塑用光洁无瑕的帕里斯大理石雕刻。东山墙浮雕是雅典娜的诞生,西山墙浮雕是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当守护神的场面。神庙中还有很多雕刻,如欢快的青年、美丽的少女、献祭的动物等。四面镶有92块雕饰檐壁方板。山墙立有独立式雕塑,山尖饰采用花卉与翅翼尼刻雕塑,门廊内的墙壁甚至饰有伊奥尼亚式楣雕。1687年,威尼斯土耳其战争期间,帕提农神殿遭到破坏。19世纪下半叶,曾部分修复,但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剩立柱、山墙,无顶,外形基本完整。从外貌看,气宇非凡,光彩照人,雕工精细,不愧为古代雅典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
二、文化地标建设带来的启示
(一)文化地标要体现文化的专属性
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最具魅力的品味浓缩,是凝结下来的最具代表性的精神表达。文化地标代表一座城市当前的气质、灵魂,承载了一个城市过往的风土、人情,是基于地域标志性文化而积累沉淀下来的专属象征,更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专属坐标。尽管不同地方由于文化基因不同而文化地标迥异,但各地文化地标一定是本地人在历史上创造传承,并包含足以代表传承区域审美标准的专属IP。如吴哥窟、帕提农神殿等,这些文化地标,就本质而言,不仅是这座城市最值得骄傲的东西,并且是仅属于这座城市最好的代表,甚至一提到它,人们立马会联想到这座城市,会在大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记忆轮廓。如果其文化地标为多座城市共有,就很难成为这座城市的“专属代言”,很难成为这座城市的“最美名片”。
(二)文化地标必须是本地景观的经典之作
无论是古代景观,还是近现代景观,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一定是以某种形式保存至今的“塔尖级”的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地标的建筑首先都是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建筑构造,独树一帜的建筑设计理念,能够代表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杰出成果,能够成为人类文明的典范之作。很多建筑能够融合自然和人文环境,既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又强调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是建筑艺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功能性空间,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够体现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人类文明的精华,尤其是体现本土文化和原创艺术精华,成为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展示空间。
(三)文化地标必须成为地方的文化认同
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地标的塑造过程实质上是建立文化认同、引起情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景观、雕塑或者建筑物,要成为文化地标,必须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这种认可既可来自精神层面,也可来自实用层面。有些建筑在一开始并不被本地人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不断赋予它新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记忆,使它成为这座城市共同的情感记忆和集体回忆,最终成为文化地标。如埃菲尔铁塔,建筑一开始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随着越来越多文化名人将埃菲尔铁塔写入文艺作品、经典照片、经典影片,埃菲尔铁塔最终被巴黎人接受并认可。比萨斜塔也是因为围绕它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名人传说等,才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因此,塑造文化地标的关键在于不断赋予其文化属性,讲好地标相关“故事”。
(四)文化地标必须承担公共文化功能
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地标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发挥着文化服务的核心功能,满足着广大群众的人文关怀、文化体验等公共需求。尤其是对城市居民而言,文化地标呈现出空间功能与审美感知融合交汇的特质,是与日常工作生活、休闲消费、文化熏陶息息相关的主要场所。虽然不同区域之间文化地标的设计风格、建设标准、发挥效应等方面各有不同、各具特色,但它们的原有功能与业态都是一样的,提供了符合“接纳公众”要求的设施与空间,是为了满足区域居民的丰富多彩的文体需要。如伦敦塔桥不仅用来观赏,桥内还设有酒吧、商店,行人可以在桥中购物、聊天或凭栏眺望,蓬皮杜中心是公共图书馆和市民文化活动场所,布拉格广场会举办音乐节、戏剧节和互联网大会等,很多教堂和遗迹如今是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所以文化地标必须能够参与现代生活,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课题组 组长:李立新 课题组成员:宋朝丽 聂卉 马培红 尹松鹏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