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史晓琪
“2022年4月,我省启动实施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工作,在中原大地掀起新时代文化研究热潮。郑州大学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龙头,通过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中华源’考古实验室等载体,积极打造中原文明标识的文化高地,努力为河南兴文化工程作出郑大贡献。”4月28日,郑州大学副校长刘春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推进工作,专家学者立足中原大地,聚焦研究河南本地文化在阐释、传承、教育、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方面“根”和“魂”的作用,取得了不少新成绩。
2022年,郑州大学获批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23项,截至目前,项目整体完成比例达90%。
“经过项目主持人及团队成员的持续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较高质量的结项成果。”刘春太介绍,在著作方面,王星光教授主持的“河南科技发展史研究”、焦培民教授主持的“河南救灾史研究”、姚智辉教授主持的“河南冶铁技术发展史研究”等项目,3部书稿均已撰写完成,正与出版社对接;在论文方面,已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刘鹏博士主持的“创新驱动战略下河南企业创新管理的机制及路径研究”已发表论文6篇,刘吕红教授主持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已发表论文5篇,韩国河教授主持的“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地位和贡献研究”已发表论文5篇,张东博士主持的“基于地域分区视角的河南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研究”已发表论文4篇;在研究报告方面,各个项目组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调研、访谈交流等形式,研究报告均已初步形成。
2023年,郑州大学获批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17项,各项目主持人正紧锣密鼓扎实开展研究。其中,刘志伟教授主持了“子产文化暨当代活态转化应用研究”,在项目研究基础上申报并获批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产与春秋外交‘言语’研究”。
“为了确保学校获批的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高质量完成,郑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建立了各年度兴文化工程项目管理微信群,在加强过程管理的同时,帮助项目主持人解决实际问题,加快项目研究进程,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和结项质量。”刘春太说,学校以更加精细的管理、更加到位的服务,激发出了研究人员的活力和动力。
高校作为人文社科研究的支柱力量,在河南兴文化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郑州大学将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贯彻落实河南兴文化工程的安排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与省社科工作中心的沟通联系,给专家提供更高水平服务、更多政策支持,推动产出更多精品力作。”刘春太表示,对于以专著形式结项的优秀成果,学校将依托“厚山文库”,择优进行出版资助,为文化强省建设不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