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文明的足迹⑫丨隋唐神韵 繁华东都——隋唐洛阳城遗址

2023年01月07日14:37

来源:大河网

写在前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我国提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为继“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又一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现代考古学从河南起步,中华文明探源从河南开始。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近8亿元,重点支持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以及仰韶村、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探寻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11月4日起,大河网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文物局推出《追寻文明的足迹》系列报道,一起走进厚重河南。

大河网讯 北依邙山,南抵伊阙,东逾瀍河,西临涧水,洛水贯穿之地,坐落着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曾经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隋唐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位于今洛阳市区洛河两岸,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面积约47平方公里。隋唐两代,洛阳的都城人口达百万。自隋炀帝迁都,该城先后被称做东京、东都、洛阳宫、神都、西京,历经隋、唐、五代、北宋,跨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鼎盛时期,前后沿用530多年,是我国现存隋唐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明堂天堂遗址远眺

“隋唐洛阳城最大的特点就是城市布局和对水利的开发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队长石自社介绍,隋唐洛阳城的城市形制布局和山川水势相融合,法天相地,可以说是一座山水城市。隋唐洛阳城在设计时还利用发达的漕运系统,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洛水贯都,一座“天人合一”的山水城市

隋唐洛阳城,位于洛阳盆地的西部,文献记载:“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有河汉之象”,形制布局和规划理念法天象地,并与洛阳的山水融合,主要由宫城、皇城、东城、含嘉仓城、郭城和西苑组成。这座天人合一的都城由宇文恺设计建造的,宇文恺是古代杰出建筑学家、城市规划专家。他先后设计了西安大兴城和隋唐洛阳城。

宇文恺秉持“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将隋唐洛阳城的规划设计和洛阳的山川地貌结合在了一起。“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就是让洛水由西而东穿城而过,把城分为南北二区。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筑,即天阙(伊阙)、天街、天门(定鼎门)、天津桥、天枢、应天门、天堂,南北纵贯隋唐洛阳城中,是中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中轴线。由于地形的关系,隋唐洛阳城不似大兴城那样强调南北中轴线和完全对称的布局方式,其宫城和皇城建于西北部,以“天”的强烈意识,即“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设计而成的,这一点使这座都城就更富有至尊、至圣和神秘的意境,也显示了规划大师灵巧和绝妙的构思。

    隋唐洛阳城城址复原平面示意图

“隋唐洛阳城不仅继承了传统的都城规划思想,而且多有创新发展,如创建皇城之制、结合地形地势确定宫城方位、利用大面积苑囿处理中轴线两侧的平衡关系,形成城苑一体的大格局等等。”石自社介绍,隋唐洛阳城总体布局在严谨壮丽中富有灵活多姿的特征。这些观念和方法,对今天的城市规划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千里通波,一颗闪耀在历史画卷上的运河明珠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在宇文恺奉命营建隋唐洛阳城的同时,尚书右丞皇甫议也主持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就是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又称南北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达余杭(今杭州),北抵涿郡(今北京),长约5000里。

因隋炀帝下令在营建隋唐洛阳城的同时开凿大运河。宇文恺在设计都城时还需要考虑大运河的开凿。其中,通济渠洛阳段开凿最早,是隋唐大运河的起始段。通济渠不仅供隋炀帝出巡各地,更要把东南与其他地区的租粮漕运到东都含嘉仓,然后再转输西京大兴城。宇文恺巧妙地利用黄道渠让谷、洛水与通济渠连通,把通济渠的停靠码头延伸到皇城,在东太阳门外与承福门外形成了一个宽阔的广场。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的兴盛与大运河的修建密不可分,千年运河更是见证了古都洛阳的沧桑变迁。隋唐大运河开凿之后,带动了沿线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运河沿岸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纵横交错的河道、繁华热闹的南市、南来北往的胡商,以及天津桥、回洛仓、含嘉仓…它们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大运河文化,同时也见证了那段辉煌的历史。

唐代晚期的诗人皮日休曾写道“至今千里赖通波”。一条河,流经千年岁月,联系起了富庶的江南地区、关中与中原的政治中心、北方的军事重镇。以隋唐洛阳城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流经洛阳的总长度约70公里,留下了通济渠(洛阳段)、含嘉仓、回洛仓、新潭、漕渠、天津桥等大量珍贵的运河遗产,成为一颗闪耀在历史画卷上的运河明珠。

再现昔日辉煌,一张展示洛阳古都风采的城市名片    

近年来,洛阳市把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改善民生、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实施了一系列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占地1100亩的隋唐洛阳城“两坊一街”和南城墙保护展示工程初具规模,占地400亩的明堂天堂、九洲池和应天门遗址等重要保护展示工程相继建成开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19年央视戏曲晚会、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在此惊艳亮相,举世瞩目。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洛阳正平坊遗址的重要考古成果,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

       应天门、明堂、天堂保护展示

“十三五”期间河南累计投入省财政资金15亿元,加强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利用,重点支持隋唐洛阳城历史文化公园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隋唐洛阳城遗址被列为《“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重点保护利用的大遗址项目。“十四五”期间,河南将全力推进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复原展示,加快宫城区、里坊区遗址公园建设,抓好天街、玄武门、永泰门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着力打造隋唐风貌核心展示区,启动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确定“一区一轴一带两片三环”布局。

石自社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宫城区和里坊区的保护展示力度。凸显宫城轴线,勾勒宫城轮廓,对宫城城墙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历史轴线区域,继续实施天街北延保护展示工程,打通天街南北视觉通廊;洛南里坊区内,选取正平坊开展全面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实施履道坊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等。

自20世纪50年代隋唐洛阳城考古发掘至今,这座蕴藏着隋唐神韵的繁华东都已经成为洛阳再现千年古都昔日辉煌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未来这里还将谋划建设世界古都论坛永久会址,打造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平台。(杨露露)


相关推荐

 · 追寻文明的足迹①︱ 贾湖遗址:中华文明的星火从这里点燃

 · 追寻文明的足迹②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仰韶遗址

 · 追寻文明的足迹③︱仰韶文化繁荣期的“文明之花”——庙底沟遗址

 · 追寻文明的足迹④︱“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

 ·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 追寻文明的足迹⑥丨最早的中国——洛阳二里头遗址

 · 追寻文明的足迹⑦丨早商都邑 夏商界标——偃师商城遗址

 · 追寻文明的足迹⑧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基点——郑州商城遗址

 · 追寻文明的足迹⑨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原点和基石——殷墟

 · 追寻文明的足迹⑩丨东周时期的天子之都——洛阳东周王城遗址

 · 追寻文明的足迹⑪︱建中立极 千年阅一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