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意涵

2024年04月29日20:48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命题。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发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题之一,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指引我们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重要理论成果。我们必须全面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意涵,更好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1.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赓续发展的时代篇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一个不断进化发展的社会历史现象。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虽然经历了王朝更迭和外来文明的强大冲击,但依然以其厚重的底蕴和顽强的生命力巍然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回顾历史,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绵延不断的文明,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它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而且也是建构和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基石,让中华民族在迎接现代化的挑战与洗礼中顽强挺立并不断发展。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内忧外患,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尽艰辛,不懈奋斗,终于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明开启了新的时代华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力。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赓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具体地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犹如流淌的血液,滋养着古代、现代和未来中国,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机蓬勃;中华文明守正不守旧的创新性推动着传统文明与时俱进、除旧布新,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蓬勃动力;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统一性推动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中华民族即便屡遭挫折也能国土不分、国家不乱、民族不散、文明不断,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牢固根基;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包容性让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融合不同的思维理念、文化智慧而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动能,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禀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明协和万邦的和平性铸就了中华民族保合太和、明德弘道的文化品性和天下情怀,是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为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

  2.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从社会性质的角度可以将当代文明分为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两种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当代形态,从本质上看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它一方面超越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文明,另一方面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束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互相成就和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基础上,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逻辑高度统一,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的崭新形态。

  对此,我们可以具体从两个方面理解其内在特质: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同书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文明新篇章。二是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中国特色,形成于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伟大进程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构成一个富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有机整体,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文明体系,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形成的现代文明,是现代文明共性与中华文明特性的融合

  现代文明既是现代化的内在属性和显著标志,又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和必然结果。“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图景,与中国现代化的演进是同步的。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古老的中华文明,通过文明的更新与发展,赋予其时代内涵和现代力量,造就了一个传统与现代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不可避免的趋向。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现代文明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也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世界现代化普遍性基础上的现代文明共性,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特殊性基础上的自身文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式现代化时反复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基石之上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普遍性上讲,超越了狭隘的地域性时空限制和文明隔阂,融入世界现代化浪潮和人类文明发展大势,吸收了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世界现代文明从来都不是单一化的,全球文明交流交融的结果从来也不是同质化的,而是多元、多样和精彩纷呈的,将“西方化”美化成现代文明的“唯一”模板,在本质上是反文明的,影响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交融与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充分吸纳了世界现代文明的积极成果,又克服和扬弃了资本现代性的弊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文明的民族性上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实践,实现了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跃升。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突破了传统文明的局限,呈现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全新现代文明景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4.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一条文明发展新道路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集中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长河和全球视域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一种主体性、内生性的文明表达,又是一种世界性、共生性的文明叙事。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要求,彰显了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以及中华文明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独特观念。作为世界上从未中断的悠久文明的当代形态以及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生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欲膨胀、破坏自然、对外掠夺的文明老路,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之路,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样态、新选择和新动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顺应人类文明的进步趋向,破解了人类文明的诸多难题,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彰显世界历史意义,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作者:韩美群,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