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至14日,河南省农业专家代表团一行八人赴新疆哈密市,深入一区两县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专家团先后走访了田间地头、设施大棚和农牧业合作社,近距离了解当地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和发展短板,用心聆听农牧民发展意愿。
扑下身子“问诊”土地属性 为牧草种植“精打细算”
3月13日,在伊州区委副书记、河南援疆伊州区指挥部指挥长郭琪,伊州区委常委努尔马克萨提·塔依尔江的陪同下,专家们来到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了解当地农作物种植种类、灌溉方式、农作物产量以及气候特点等情况。
河南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俊表示,哈密市目前草畜供需不平衡,园区准备种植花生、苜蓿、青储玉米和菌草等牧草,为牲畜提供优质经济的饲料。针对这一想法,专家团队会对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和用水情况进行研究,从而确定适合种植的牧草品种。
河南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处长、研究员李秀杰说,农业种植需要精打细算,考虑效益问题,让产出利益最大化。
边走边看“问诊”产业规划 为产业链发展“牵线搭桥”
据统计数据显示,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国有土地面积14万亩,耕地7.6万亩,现有企业和合作社40家。2023年种植面积6.9万亩,涵盖棉花、辣椒、哈密瓜等多种农作物,建成了连片设施农业大棚711座。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园区也存在问题。
河南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处长、研究员李秀杰表示,园区在试验种植各类经济作物基础上打造了采摘游的项目,作为哈密市的农业发展‘弄潮’区域”,一定要多尝试,要根据全市农牧业发展做规划,产业发展也要以市场效益为导向,可以引进各地不同的优秀作物品种,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示范种植。
此外,在柳树沟乡的山羊养殖产业中,针对当地山羊品种需要改良的问题,河南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养羊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辛晓玲建议引入外地优质山羊品种进行杂交,以提高山羊的生长速度和繁殖率。在哈密市腾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专家们详细了解了山羊的养殖情况,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巴里坤县健坤牧业有限公司,专家团对湖羊的养殖工作进行了系统调研。辛晓玲建议大力推广湖羊养殖,引导牧民从传统散养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变。
奔多地“问诊”产业辐射力度 为群众增收致富“出谋划策”
产业不论如何发展,让群众增收致富才是硬道理,专家团奔多地“问诊”产业辐射力度,尽可能为群众增收致富“铺路”。
巴里坤县黄土场开发区蔬菜种植大棚基地成立于2021年,总投资1050万元,其中350万元是援疆资金,大棚内种植小白菜、西红柿、油麦菜、黄瓜等28种蔬菜。目前,40余名黄土场开发区当地居民在此务工就业。在这里,专家团一行参观了每座蔬菜大棚以及育苗基地,详细了解黄土场开发区蔬菜种植大棚基地种植、管理、销售、运输等情况。河南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处长、研究员李秀杰则表示,“蔬菜种植基地应按照市场需求发展更加产业化、规模化,多种绿色有机蔬菜,同时加大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带动更多群众增加收入。”
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作为援疆企业入驻伊吾县,始终秉承着“强乳兴农”的使命,形成了“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起成立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当地脱贫户提供奶驼,签订合作协议,每年每峰托管养殖的骆驼给农牧民分红,为脱贫户稳定增收开辟了新路径。了解完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带动增收的情况,河南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草业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冯长松建议企业可以在骆驼饲料喂养上更加精细化,通过深加工让骆驼产品更加多元化,都有利于产业链的巩固,也能辐射带动更多农牧民增收致富。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年之计在于春”,河南省农业专家代表团为哈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一个个问题“问”的是哈密农牧业当前发展的短板,一双双热情的双手把的是哈密农牧业产业发展的“方向”,相信通过河南省农业专家的高位引领和推动,不仅为哈密市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豫哈两地农业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