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黄河 遇见幸福”——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大型融媒体直播活动

2024年04月02日15:53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


  《“行走黄河”沿黄九省区大型融媒体直播》“河南篇”—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

  导语:【管晴】各位网友,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行走黄河”——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大型融媒体直播》。我是河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管晴,站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特邀嘉宾、评论员付天。付天你好。

  【付天】管晴你好,大家好!我是付天。今天我将和管晴一起,带大家继续“行走黄河 遇见幸福”。"

  【管晴】从10月11号开始,我们的“行走黄河”——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大型融媒体直播,跟随黄河的脚步,已经走过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和山西,今天来到了河南。

  【付天】欢迎大家来河南,黄河沿晋陕大峡谷,穿黄土高原,到陕西潼关后,拐了个弯,一路向东,进入河南,在河南境内流经了三门峡、洛阳、济源、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等8个省辖市,黄河河南段的总长度是711公里。"

  【管晴】我印象里,咱们河南的黄河,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河段吧。

  【付天】是的,这也造就了黄河河南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河道形态等等。比如说,下游的河床非常宽,泥沙含量高,河床和大堤外的地面,高度差非常大。河床最大悬差23米这样的情况。

  【管晴】这个情况,就是著名的“地上悬河”了。

  【付天】是的,这样的自然条件,一方面给河南带来了大面积的肥沃的冲积土壤,另一方面,黄河水患也曾给两岸群众带来不小的困扰。

  【管晴】河南人民对黄河的感情,也因此非常复杂。治理黄河水患几乎成为中国历朝历代的重要使命"""

  【付天】你说的没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黄河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管晴】四年来,河南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接下来一个小时里,我们将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看,近年来,黄河河南段人、河、城,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是如何徐徐展开的。"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飞阅黄河 (无文稿)

  导语:【管晴】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行走黄河”——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大型融媒体直播》“河南篇”。走进河南的第一站,一定是三门峡。

  【付天】说到三门峡大家立刻会想到,贺敬之先生的诗《三门峡梳妆台》,诗中写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管晴】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门峡大坝的雄浑和壮丽。"

  【付天】没错。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也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建成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六十多年来,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管晴】最近几年三门峡还有一个很出名的美誉,天鹅之城。"

  【付天】其实天鹅和三门峡结缘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过去三门峡这一带的黄河湿地是天鹅过冬迁徙歇脚的一个地方,这些年由于黄河湿地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改善,加上气候变化,冬天来三门峡的天鹅越来越多,歇脚地成了过冬地。三门峡也专门建设了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冬天到三门峡看天鹅,也成了当地重点推介的旅游项目。

  【管晴】此时此刻,我们记者张乾和苏泽颖,就正在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我听说,张乾今天要挑战一项特别的骑行运动。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天鹅之城:绿色生态廊道串珠成链 (上标题)

  【双视窗】张乾:黄河滩涂面貌变,苏泽颖:不尽胜景润眼帘。大家好,我和同事张乾今天来到了天鹅之城三门峡,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会带大家一起领略三门峡黄河的生态之美。不要错过,每一帧画面都是壁纸哦。

  "张乾:没错啊,今天在我眼前不光有美丽的风景,而且呢,今天我们还准备了非常专业的运动装备哈,带领各位一起来一场深呼吸,来一场生态之旅。今天呢,其实我们一到这公园里边,就感受到新鲜的空气啊是扑面而来,而且非常的沁人心脾。在我的右手边就是天鹅湖湿地公园,它就像一颗绿宝石一样,镶嵌在三门峡的大地之上。虽然这里叫天鹅湖湿地公园,但是它是黄河在这里形成的一个湖泊,你看每年的10月底到第二年的6月份,从西伯利亚来的大天鹅就会来到这里栖息过冬。那天鹅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呢?有一组数据就可以直观地告诉大家,你看从十年前的只有一两百只,到现如今的有一两万只,所以足以见得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多么的美好。所以骑行在湖边,就能感受到自己仿佛置身在流动的画卷当中,也是感受到了这一份宁静和美好。

  张乾:我们现在骑行的这个道路呢也叫做沿黄生态廊道,它在三门峡有240公里长,就像一条丝带一样,把黄河沿线的山山水水串珠成链,也成为了人们感受黄河文化、体验休闲生活的一个好去处。

  张乾:那当地到底有多美呢?其实当地人是最有发言权的。今天我们在骑行当中也认识到了三门峡当地的一位骑行爱好者张甜,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她的感受。

  张乾:张甜,你骑行的过程当中最长的距离骑了多远?

  张甜:前两天,我和我朋友总共骑了100多公里,花了6个多小时。这还有记录呢。

  张乾:还有记录,给我们看一看。果然,你看里面还有这个路线图。张甜这一路骑行感受怎么样啊?

  张甜:我们是一直沿着黄河路边走,然后视野很开阔,风景也特别的优美。

  张乾:我知道张甜是土生土长的三门峡本地人,那作为本地人,你觉得和小时候变化最大的有哪些?

  张甜:最大的就是没有这么多的绿植,而且小时候道路肯定没有现在好了,而且我们现在还有很多的白天鹅。包括这里的空气质量,我觉得比之前也提升了非常多。

  张乾:那其实刚才张甜提到的就是三门峡的变迁,说到变迁,我的同事小苏现在正在灵宝的东寨村,我们来看看那里的变迁。马上连线她,小苏。"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打卡黄河边的“幸福村” (上标题)

  【出镜二:东寨幸福村】

  苏泽颖: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词,在这里能让你充分的感受到这种画面感。我现在是在灵宝东寨村的黄河观景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美的日出和日落,每天在日出日落的时候,火红的太阳和黄河交相辉映,那个场面别提多壮观了。今天多多少少有一些遗憾,因为今天是阴天,但是小苏在黄河观景台上依然能够被眼前磅薄的气势震撼到。刚才我的同事张乾提到了变迁,那么东寨村绝对是黄河生态廊道变迁当中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缩影。如今的东寨村和当年的东寨村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现在的东寨村已经是一个非常非常有代表性的网红小村庄,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大大的得到了改善。那这个村子到底是什么样,网红的地方又在哪里,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跟小苏一起来打卡吧!

  苏泽颖: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东寨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张展展。张书记,来跟我们介绍一下。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我们现在来打卡的第一站就是我们的乡村大集,这里是我们平常老百姓在这里出售一些特色农产品的地方,另外这里的老味道农家乐是我们村提供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的一个地方。

  苏泽颖:就是吃饭什么的都可以在这里。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对,是的。

  苏泽颖:吃饭的话要收费吗?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餐3元钱。

  苏泽颖:随便吃3块钱。其实今天是周内,感觉这里人不是特别多,像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人是不是还挺多?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是的,这里会很热闹。

  苏泽颖:好,那接下来就让张书记带我们去东寨村看一看吧。

  苏泽颖:这个小火车它也是为了我们的这个旅游专门建立的吗?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是的,是我们在五一的时候购买回来的。

  苏泽颖:等于说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十一假期,其实就派上了大用场吧?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是的是的,从五一到现在,整个小火车的运营基本上应该算是把成本都已经收回来了。

  苏泽颖:那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是吧?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是的。

  苏泽颖:那像这个小火车,它是可以带我们游览到全村的一个村貌。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应该说是我们整个九曲黄河观景台的绝大部分风光都可以游览到。

  苏泽颖:哇,我看这里很漂亮,这是儿童的游乐园吗?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对,这是我们的大风车儿童乐园。

  苏泽颖:五颜六色的,这里是专门为了就是孩子们就是亲子打造的一个地方。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是的,儿童乐园从五一开始营业到现在,大约接待了超过5万人次的游客。

  苏泽颖:这是乡村振兴果蔬采摘园。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对,我们的西瓜采摘园和草莓采摘园。现在不是季节,草莓再有一个多月就能成熟了。后续我们即将打造的一个百果园,就是各个季节各个品种的水果,以后在这里都可以尝得到。

  苏泽颖:都知道咱灵宝的苹果特别的有名,是吧。咱们这的苹果味道应该也是很不错的。

  张展展 对,相对来说,除了主产区之外,我们这的苹果在灵宝也算是首屈一指了。

  苏泽颖:恩,我们继续来往前走啊。这个就是我们村落的主村了。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这边就是我们的生态停车场,也是我们景区的入口。这边是游客服务中心。

  苏泽颖:那咱们东寨村在整个黄河生态廊道的建设当中投入有多少呢?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在市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一共整合了有4,000余万的项目资金,建成了我们现在的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我们的儿童乐园、我们的乡村大集、主观景台以及主观景台下的游园和广场。

  苏泽颖:那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回报和收入应该也还可以?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如果除去天气的影响的话我们的旅游人次还是相当多的,最多的一天大约达到了1.5万人次。

  苏泽颖:我看这些民宿也都是在建设当中。

  张展展 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我们现在只差内部装修即将投入使用。(下车)

  苏泽颖:我们到站啦。刚刚张书记带着我们呢打卡了整个东寨村,现在呢我们再次回到了观景平台上,谢谢张书记谢谢您谢谢再见。

  苏泽颖:刚刚通过张书记的讲述,我们发现,如今的东寨村已经成为了黄河生态廊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而东寨村已经从一个省级的贫困村,一步步变成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寨村的变迁,其实就是我们河南生态黄河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正在把这样的绿色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好的主持人,我这边的情况就是这样。"

  导语:(接三门峡段直播)【管晴】恩,好的小苏。呼吸着新鲜空气,骑行在风景如画的黄河岸边,真的是想想都很美。这样的外景拍摄下次是不是可以换我去。

  【付天】别急,从10月底开始,大天鹅就该陆陆续续飞抵三门峡越冬了,到时候,我们约着全国的网友一起去天鹅湖打卡拍照。你觉得怎么样?"

  【管晴】很好啊。走出三门峡的流动画卷,接下来我们再去洛阳看黄河。(向洛阳走)

  【管晴】付天老师,说到洛阳,我觉得大家脑补的画面,一定是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壮观景象。

  【付天】是的。从三门峡大坝往下走130公里,就到了小浪底水利枢纽,这里的黄河北岸是济源市,南岸是洛阳市,小浪底的位置很特殊,可以说是控制黄河下游水沙的关键所在,每年六七份,小浪底大坝都会进行调水调沙,那场面可以说是,白龙飞腾、黄龙咆哮,管晴你有没有去现场看过。

  【管晴】我当然去过,每年小浪底的观瀑节,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付天】从2002年以来,黄河已经连续22年实施调水调沙,对减少黄河下游泥沙淤积,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防淤之外,小浪底水利枢纽还有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旅游等功能。"

  【管晴】此时此刻,我们的记者朱圣宇就在小浪底水库的测量船上。跟随他的镜头,我们去看看。圣宇。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小浪底水库:束水攻沙 碧波万顷 (上标题)

  【出镜记者】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朱圣宇:好的,大河之南,岁岁安澜,大家好,我是朱圣宇,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黄河河南段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一艘泥沙监测船上。我们知道黄河因泥沙多而著称,但是您看这里天朗水碧,完全没有“黄河的黄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在我就带您一起去寻找答案。今天我要带大家来一个泥沙监测的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在我的身边就是我们今天小浪底水库的泥沙监测工作人员,你好。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师张冉】你好,我现在正在现场监测我们的漏斗区断面。

  朱圣宇:现在咱们的泥沙监测只需要这样一台仪器就可以了吗?

  张冉:对,我们日常的监测就是利用这套双频测声仪,当咱们这个测船沿断面线前进的时候,安装在船体外侧的侧声仪就能通过发射声波信号,等到收到回波的时间来计算出水深数据。

  朱圣宇:也就是说它是探测到咱们泥沙的深度,然后到水面的时间。

  张冉:对是的。

  朱圣宇:咱们日常的这种监测多长时间一次?

  张冉:在进坝的关键区域,我们一般是一周会监测一次,一周一次。

  朱圣宇:我其实有一个好奇的点,咱监测泥沙它的作用,用途是啥?

  张冉:这个作用主要是掌握咱们漏斗区的一个泥沙处淤形态变化,如果在塔前的淤泥沙淤积过高,就会影响建筑物的闸门起闭安全,就也会为我们枢纽的调度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朱圣宇:大概意思就是比如说如果泥沙多了,可能闸门拉不起来了是吧?

  张冉:是的,会有一定的困难。

  朱圣宇:今天这个结果怎么样?

  张冉:今天的结果看上去和往常的测试没有太大的变化,也没有浑水层,说明没有新的泥沙沉积。然后这是我们今天取的水样。

  朱圣宇:特别清。

  张冉:对,但是我们在前一阵子调水调沙的时候,取的这一瓶水样基本上是一整瓶,泥沙的浓度会特别的高。

  朱圣宇:就是它们之间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张冉:要不我带您去看一下。

  朱圣宇:有这样的。

  张冉:已经有水样。

  朱圣宇:慢一点,在什么地方?

  张冉:这就是我们调水调沙当时取的样。

  朱圣宇:它们之间的这种差别还是特别大的。我们都说“九曲黄河万里沙”,我们知道每年有大概16亿吨的泥沙汇入到黄河干流当中,然后往下冲,但是我们看到小浪底水库它就完全没有黄河的黄,呈现了一片蓝绿色。这是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高级工程师段文生:的确。历史上多次黄河破堤都是因为泥沙淤积造成,你刚才问为什么现在的黄河没有“黄河的黄”,这主要是从黄河中游冲刷下来的泥沙,到了小浪底被大坝拦截,泥沙沉积,河水变蓝,应该说自小浪底运用以来,咱们黄河水由劣5类变为2类水,小浪底应该说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朱圣宇:但是听您这么说,说咱们的泥沙一直在咱们的水库当中沉积,但是它越沉越高的话,不会对水库造成什么影响吗?

  段文生:你知道小浪底最著名的功能是什么吗?

  朱圣宇:那就是每年6-7月份的调水调沙。

  段文生:没错,调水调沙是我国治黄的创举。先积攒一年的泥沙,再集中排泄。从2002年开始,通过调控水库泄流,不间断大流量冲刷20天左右,把淤积在小浪底水库中的泥沙一起送入大海。20多年的调水调沙,黄河主河槽平均下切了3.1米,最小过流能力也由之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现在扩大为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黄河的二级悬河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朱圣宇:您刚才说到最知名的功能,肯定小浪底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是不是?

  段文生:小浪底它不光是来调水调沙的。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但是现在如果上游来了洪水,就可以拦蓄在我们小浪底水库。再通过多个水库的联合调度,使黄河下游的防洪能力,由原来的不足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朱圣宇:自古至今大家都特别关注我们的母亲河,就像我们诗词当中所说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以说小浪底把我们当时的这种诗境又重新显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就是这种磅礴大气的景象,大家再一次体会到了。

  段文生:可能这首诗是大家对黄河最直观的印象,但是黄河也不总是这样,很多人不知道,黄河也会因为缺水断流,小浪底投运以来,实现了黄河下游连续20多年不断流。

  朱圣宇:是的,站在小浪底库区,我们看到天蓝水碧,草林丰茂,共同组成了一幅绿色的生态画卷。黄河两岸的群众再也没有了黄河泛滥之苦,周边的农家静待客来,飞鸟湿地游人如织,黄河安澜不再是梦想。

  导语:【管晴】好的,谢谢圣宇带来的报道。一条“幸福河”应该是什么样子?这几天“行走黄河”的直播一路看下来,我觉得这个图景是越来越清晰,黄河岁岁安澜、人水和谐共生,母亲河在我们的呵护下越来越温柔,越来越美丽。

  【付天】没错,建设“幸福河”,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刚才我们看了小浪底大坝的壮观,接下来再去感受一下黄河湿地的静谧。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跨三门峡、洛阳、焦作、济源四地。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湿地内珍稀濒危的野生水禽。

  【管晴】付天老师,这是不是也就意味着,珍惜濒危野生水禽的数量和种类,就是检验湿地保护效果的晴雨表。"

  【付天】可以这么说。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管晴】那我们下面就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洛阳孟津黄河湿地,去看看。"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走进黄河湿地 邂逅“鸟儿天堂” (上标题)

  【出镜】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陈梓馨(实习)

  大家好,我是梓馨。现在我所处的位置就是孟津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这边是北岸的清水湾,俗话说万里黄河梦金兰,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河面是呈现着非常漂亮的蓝绿色,而且两岸的植被也是非常茂盛的。这里是我们国家保护鸟类的栖息地,也是它们在中转的时候的一个中转站。这边我们可以看到我身后的两位就是我们湿地的管理人员,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他们的望远镜一起来观测一下这些鸟儿。

  陈梓馨:郭主任您好,马主任您好,这就是咱们观测鸟儿的仪器是吗?(是的。)我可以看一下吗?

  黄河湿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室主任 郭准:可以。我们平常就是利用这种单筒望远镜和双筒望远镜对鸟类进行观测。

  陈梓馨:咱们现在手上拿的是双筒望远镜。(是的。)通常通过这个望远镜来观测这些鸟儿是咱们的日常工作是吗?

  黄河湿地孟津管理中心副主任 马绍磊:是的,我们日常监测就是通过这种观测方式。

  陈梓馨:那么刚才我有看到有一个鸟儿是灰色羽毛的,那个是咱们的苍鹭?

  郭准:对,那个鸟类叫苍鹭。

  陈梓馨:现在咱们湿地就只有这几种鸟类吗?

  郭准:不是,眼前的我们看到的苍鹭、白鹭只是很小一部分,然后在远处的话还有一些比方说绿头鸭、斑嘴鸭、绿翅鸭,种类还有很多。

  马绍磊:那边还有白鹭。

  陈梓馨:刚才我有听这边说那边黑色的墙壁就有我们一种鸟类筑的巢,那是什么鸟类的巢?

  郭准:那个叫崖沙燕。

  陈梓馨:崖沙燕。

  郭准:它就是习惯在沿黄河岸边的沙土壁上筑巢安家,它是每年的4月到6月在咱们孟津黄河湿地保护区,在这繁殖。

  陈梓馨:现在我通过望远镜能观测到它们吗?

  郭准:现在观测不到,到6月底它基本上都飞走了。

  陈梓馨:现在去迁徙了,迁徙了。

  郭准:现在的话更多看到的是越冬的鸟,然后再过一段时间的话,越冬的鸟会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

  陈梓馨:咱们常说鸟儿的翅膀可以观测到生态环境好不好?那就是咱们的鸟儿是能够感受到环境是否好不好,是吗?

  郭准:是的。咱现在能看到的不但是一些常见的鸟,还有一些珍稀的、濒危的鸟,甚至是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的鸟,比如说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鹳,在咱孟津黄河湿地保护区每年的话能看到个几十只,然后最多的一次我们监测到了84只,国内也是非常罕见。另外的话今年2月份我们也监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监测到了24只,这也是近年来监测数量最多的一次。

  马绍磊:除了大鸨,我们今年还监测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

  陈梓馨:黄胸鹀。

  郭准:对,这是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黄胸鹀,这是世界极危物种,我们监测到了236只,也是非常罕见。

  郭准:正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才吸引了这么多的鸟类来栖息。目前的话孟津黄河湿地保护区记录到鸟类从10年前的245种增加到目前的310种,增加了有65种之多。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大鸨等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灰鹤、白琵鹭等54种,鸟类数量最多的时候能达到15万余只。

  马绍磊:为了给鸟儿提供了一个好的生态环境,给周边群众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这些年我们经过一系列的改造提升,包括水系连通,包括生态补水等,打造5个黄河湿地生态恢复区,形成了3万多亩,将来我们春花、夏荫、秋彩、冬鸟都将成为我们一个亮丽的名片。

  陈梓馨:是啊,就是因为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修复和完善,才让我们看到了眼前的这一片翠绿,现在在水里不仅有嬉戏的一些禽鸟,同时还有我们非常多的候鸟在这里扎营安寨。从治水到亲水,我们可以看到河洛大地正在全方面地去展示生态美丽的这样的一个新篇章,让我们的黄河成为造福人民幸福河的美好

  愿景,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好的,观众朋友们,让我们下一个城市再见。

  导语:【管晴】你现在正在收看的是《“行走黄河”——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大型融媒体直播》“河南篇”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行走黄河,遇见幸福,河南段直播的第三站,我们走进郑州。付天老师,我印象中,黄河郑州段,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那就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在这里。

  【付天】你说的没错。从洛阳开始,黄河南岸都是绵延起伏的邙山,在约束河水奔流,而到了郑州桃花峪,邙山也接近终点,从这里开始,黄河进入更广阔的平原,泥沙开始淤积,800公里的“地上悬河”由此开始。这时,为了约束黄河,号称“水上长城”的黄河大堤就要隆重上场了。所以,这里可以说是观察黄河治理的一个窗口。

  【管晴】如今的黄河郑州段,早已不是浊浪滔滔的模样。对于这段国家保护治理开发黄河的重点河段,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交给记者张攀。此时此刻,她正在黄河郑州段的岸边。张攀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郑州桃花峪:黄河中下游在这里分界 (上标题)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张攀: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和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张攀,大家看到我脚下两边分别写着中游和下游,在我的身后矗立就是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碑了,它的整个外部呈一个“H”型,这就是黄河的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再远处,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郑州地区的第四座跨黄河公路大桥桃花峪大桥了,不少的游客朋友们都选择在界碑广场来观赏黄河的风光,因为往西大家可以眺望到山峦葱翠,往东可以看到沃野千里。那么我们知道黄河中游是在山谷之中,那桃花峪是我们中国三大阶梯地势的二三级的交接点,山地和平原在此分野,黄河也是从这里摆脱了最后一处山地的束缚,从中游进入到下游,一路向东流向了广袤的华北平原。在历史上,黄河的下游曾经发生过1500多次的决口,还有26次的大改道,也就导致了下游两岸的灾患,这样的一个原因,也和黄河在地理环境上改变是相关的,因为黄河从此经过之后,它的水面变宽,流速放慢,导致了大量的泥沙沉积,形成了有800多公里长的悬河,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可以说大河之南、岁岁安澜,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四个字——生态保护。大家通过我们的航拍镜头可以看到山峦葱翠的一个景象,也就使它的保土拦沙率提升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从根本上减少了这一区域的水土流失。通过我们的航拍镜头,大家可以看到,除了有茂密的植被,还可以看到在黄河岸边,有一个像梳齿一样形状的红色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控导工程,这个工程有什么样的作用,它的原理又是什么呢?我们的另外一路记者涌涛正在现场等着给大家解答,大家通过航拍镜头看到他了,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涌涛。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梳”河道“捋”河势 它是“治黄”法宝 (上标题)

  赵涌涛:张攀,你这个问题实在太专业了,还好我有一个强力外援,下面有请荥阳黄河河务局防办的炊主任,给大家说一下这个问题。

  黄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主任 炊林源:大家好,控导工程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控制流路,然后采取弯弯相扣的方式,进行流路控制。

  赵涌涛:相当于汛期的时候给奔腾的黄河加了一个紧箍咒一样,是控制它的流向。

  炊林源:对,这个红色就是我们理想状态下的流路,这个是我们实际的流路,最好是控制在红色范围以内。

  赵涌涛:那我们看后面堆了这么多红色大石头,是起什么作用啊?

  炊林源:它的名字叫备防石,在防汛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黄河上的控导工程,坝是土石坝,防止水流冲击,最主要的就是靠石料,在出险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这些被防石打开,进行第一时间的险情抢护。

  赵涌涛:平时放着,一旦有出现险情了,就可以很快的运到现场,进行补救。我看咱们站的这个丁坝,只是其中一个,那具体有多少个这样的坝体?

  炊林源:在桃花峪控导工程,这样的坝总共是50道。

  赵涌涛:50道,那建设这个大概用多长时间?

  炊林源:最早的时候,是从1999年开始建设的,一直到2008年建设完工。

  赵涌涛:这时间跨度也非常的长,那这么长的作业范围,平时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炊林源:我们主要包括了巡坝查险,巡坝查险主要是在汛期,因为主汛期巡查现在抢险的要求是抢早、抢小、抢了,我们早抢护的关键,就是早发现,所以巡查在汛期是我们的重中之重。然后在非汛期的时候,主要是维修养护,经常需要除草啊,坝面石都是需要养护的。

  赵涌涛:我看这边坝体往下堆的石块,现在算是水流还不太湍急的时候,大概什么时候,是坝体最显示它的作用的时候呢?

  炊林源:在调水调沙期间,和伏秋大汛期间,我们需要全员岗位责任制启动,全力以赴进行防汛。

  赵涌涛:我看伸到水面以下都是成块的石头,水流大的时候,会不会给它冲走啊?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炊林源:有可能产生险情,堆石走失的险情,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我们刚才所说的备防石,进行险情的抢护,确保工程的安全。

  赵涌涛:刚才听了炊主任的介绍,可以了解到我们一线的治黄人,真的是非常的辛苦,每天5公里都要有巡检的过程,那下面的镜头就交给你了。

  导语:【管晴】通过刚才的直播镜头,我们看到,黄河岸边,一代又一代治黄人接续努力,默默坚守,在与黄河相伴的光阴里,感悟自然的伟大,衡量着人生的意义。向这些“守护者”致敬。

  "【付天】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的治黄方式和理念。现在是数字时代,黄河治理这道难题已经有了新的解法。通过数字技术,黄河被“装”进了计算机。

  【管晴】这就是我们的新闻里多次报道过的,黄河实验室搭建的数字孪生黄河。"

  "【付天】是的,2021年,黄河实验室在郑州揭牌。河南投入巨资,建设数字孪生黄河。这也是黄河实验室的“招牌”动作。

  【管晴】让我们跟随记者双玖的镜头,去探一探数字黄河的秘密。"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数字黄河:把母亲河“装”进计算机 (上标题)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桂双玖: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嘉宾,它是谁?我先不着急给大家做介绍。我们通过两个问题来认识一下它是谁?那大家看,这位就是我们几天请到的神秘嘉宾了。

  小宇你好。

  机器人小宇:我在

  桂双玖:花园口水文站的实时流量是多少?

  机器人小宇:花园口水文站当前的流量是852立方米每秒。

  桂双玖:我们再问小宇一个问题。小宇小宇,小浪底水库的实时水位是多少?

  机器人小宇:小浪底水库当前的水位是253.32米

  桂双玖:那其实小宇不光是可以回答水位和流量这样的问题,它也更是整个黄河流域的一部百科全书了。那相信大家也都非常好奇,究竟是如何把奔流不息的黄河装进计算机里的呢?其实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把实体的黄河放进计算机里面,这样的话,其实数字黄河也就是实体黄河的一个数字孪生双胞胎了。那大家也可以从我身后的大屏中看到,其实整个场景都是通过计算机来仿真、模拟出来的。其实这就是一个具象化的数字黄河了。那大家也可以从这个场景以及这个数据当中看出来,它其实正在模拟的就是小浪底水库的一场库区淹没。那小浪底水库的历史极值是273.5m。那这样的模拟场景呢,是可以在超过历史极值的情况下再一次的进行推演,从而帮助水利工作者更好地研判水情。从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灾情。那大家听完我的介绍,是不是觉得数字黄河真的非常神奇呢?那除了原形黄河和数字黄河呀,我们还有一条黄河叫模型黄河,模型黄河是什么呢?我们请另一路记者海峰来为大家介绍。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模型黄河:探秘“洪水”试验 (上标题)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阮海峰:好的,好的,双玖,大家好,我是河南广播电台大象新闻记者海峰,那此时此刻你是不是以为郑州在下雨?没有啊?我们现在的位置呢是模型黄河的一个训练场了,那我们正在模拟一场人工的降雨。你好,你好,你好,给我们大家打个招呼吧。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总工孙振洲:大家好,我是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副总工,我叫孙振洲。

  阮海峰:在现场我感觉就是特别的空旷,然后感觉就是特别的大啊。

  孙振洲:对,对对,我们现在这个大厅呢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模拟建议大厅,它可以模拟自然界的这个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都可以模拟出来,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降雨器喷头到地面的距离比较高,就是22m,这个22m,就可以使产生的95%以上的雨滴,都能达到这个雨滴的最大匀速运动状态。也就是雨滴的这个中速,从而更好的模拟出来雨滴对这个剖面肌腱的作用。

  阮海峰:然后我看这会儿雨已经下大了,而且我们这边看有两个凹槽,然后是移步的非常明显啊,一部分是这个,有一些我们的植被的,有一些完全是土壤。

  孙振洲:我们现在做的这个实验呢,是一个水土保持治理前跟水土保持治理之后它的这个水土保持效益的对比模拟试验。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个原子桌面跟生态治理之后的重场的坡面,他们的这个净流量啊,泥沙量啊有很大的区别。

  阮海峰:然后我看我们底下两个头很快也已经挂满了,而且没有植被的,我感觉速度更快一些,这个水土流量可能更大一些。

  孙振洲:但是原始坡面呢,它的这个净流泥沙,要比治理之后的这个流量,能大个两到三倍。

  阮海峰:很多网友在问,那这些泥沙最终流向哪了?都流进黄河了?

  孙振洲:对,是。我们这些泥沙呢,最终都是流到这个黄河的河道里面,然后这一次,我们这几年党委的一个大动作调水调沙。我们这些年呢,通过这个多目标水库的这种联合调度,然后包括像运用这个关家寨水库啊,小浪底水库啊,三门峡水库啊,让这些水库联合调度。从而这个实现调水调沙的目的。

  阮海峰:那接下来呢,让我们就跟着我们的治黄人,我们一起走进一号测试大厅,看一看我们的治黄人是怎么把黄河搬进我们的实验场的,好的啊,咱们一块儿过去看一看。

  阮海峰:现在我们看到的呢,就是模型黄河的航拍画面了,那整个模型黄河呢其实还有像小浪底呀,桃花峪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地方,那其实可以说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治理黄河的一张名片了,我们现在就来到了1号试验大厅了,那比刚才的人工降雨大厅感觉更广阔啊,那在这里呢还是先介绍我们的朋友跟大家认识一下。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所长 曹永涛:好,大家好,我是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所长曹永涛。

  阮海峰:曹老师你好,那我们站在这里应该看到的就是我们模型黄河的一个全貌了吗?

  曹永涛: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呢叫黄河下游河道模型。是从小浪底大坝到山东的桃城铺。圆形的长度是480km,在我们模型上的模型的长度是800m,也就是模型和圆形的这个比是1:600啊。

  阮海峰:我们看到现在这个正在进行是水流的一个测试吗?

  曹永涛: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就是,模拟的黄河调水调沙期间4000流量下的水流的这种水沙演进情况。对我们调水调沙的一个效果,进行一个预测分析。

  阮海峰:我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地方,我想问一下,就是我们看到这边的这个河道这个泥沙不是黄色的,是黑色的。

  曹永涛:这个就是我们要模拟黄河原形,黄河的这种泥沙的冲淤多变特性,我们就需要在模型上也需要选选用合适的模型沙,这个模型沙呢,是我们黄科院的治黄科研人员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啊,从很多种材料中摸索啊,最后才选定了,是我们郑州热电厂的粉煤灰,就是这种材料能比较好的模拟黄河,游荡多变,这种冲淤特性。

  阮海峰:我们可以我们可以站在边上看一看,就感觉站在边上看,感受更直观一些。

  曹永涛:这个模型呢,为我们黄河的治理开发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撑,它在理论方面呢,通过这种模型的实验研究,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高含沙洪水的一些认知,同时呢我们通过模型黄河,圆形黄河,数字黄河三条黄河的联动啊,使我们深化了对黄河的这种各种规律的认识。有力的也支撑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证了黄河下游的岁岁安澜。

  阮海峰:对,岁岁安澜。其实在今天的直播当中,我们带着大家来到了像我们这个桃花峪的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碑,我们还来到了这个黄河的岸边,还感受到了这个用科技的力量,我们来治理黄河我们的先进的手段。很自豪,很骄傲,那我特别想邀请全国的网友啊,可以来到这个幸福河边的郑州来走一走,看一看,那我们现场的情况就是这样,主持人。

  导语:【管晴】好的,海峰。出郑州,黄河一路奔流,我们就要来到最后一个弯了,付天老师,咱们就要去到兰考东坝头的黄河湾。这里,是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豆腐腰”一段,也是历史上决口最多的地段。

  【付天】是的,兰考,与黄河有着横跨千年的爱恨纠葛。当年,焦裕禄同志来到兰考的时候,兰考正面临三害,内涝、风沙和盐碱,这就是黄河多次决口泛滥,留下的灾害。不过经过这些年坚持不懈的治理,黄河已经成为一条真正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如今,东坝头黄河湾风景区已经成为黄河兰考段的“网红打卡地”。从天空往下看,九曲黄河最后一个大拐弯,这弯又大又急,在肉眼可视的范围内,完成漂亮的90度大转弯。

  【管晴】没有了水患之忧,如今,我们可以尽情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刻,我们的记者王骁就在东坝头黄河湾风景区,让我们把时间交给王骁。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兰考东坝头:黄河最后一道弯尽显生态美 (上标题)

  河南广电交通广播记者 王骁:各位网友,各位观众,大家上午好,我是河南广播电视台的记者王骁,这里是开封兰考的东坝头,九曲黄河十八弯,母亲和黄河就是在我身后完成了注入渤海前的最后一次大拐弯,站在这里眺望黄河,千顷逐浪与漫长沙岸尽收眼底。通过无人机的画面,大家可以看到,在大约有1.5公里长的距离内,自西向东流向的黄河完成了一次非常漂亮的大转身,先是流向西北,紧接着又折向东北,一路奔流进入渤海。

  那历史上兰考人眼中的黄河是一条肆意咆哮的忧患水,现如今他正化身为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今天我们直播的节目当中,我们也请到了兰考黄河河务局防汛办的主任常世超,和我们一起来聊一聊黄河东坝头,你好常主任好你好。我们听说东坝头常主任还有一个名字叫铜瓦乡是吧?

  开封兰考黄河河务局防汛办主任 常世超:对,东坝头这里历史上就叫铜瓦乡,咱们可从这边图上可以看这个历史,现在先看这里铜瓦乡以前是在历史上清咸丰5年的时候,在1855年的时候在这里发大水,这发大水以后在这里决口,黄河大堤决堤,然后就把铜瓦乡给冲入了河堤里边,现在已经经过改造以后,现在铜瓦乡已经埋到咱们河滩里边,从这里可以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铜瓦乡改造就是改造之前,咱们黄河向东南入徐州,淮阴进入了或者是黄海,改道以后,我们就现在河道向东北入了山东,进了黄海渤海,所以说现在形成我们现在这个情况。

  王骁:历史上黄河是不不是通过山东进入渤海的。

  常世超:对。以前是向东南是进的黄海,现在是渤海。

  王骁:当时在铜瓦乡这个位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决口的情况?

  常世超:黄河兰考段这儿咱们俗称是铜头铁尾豆腐腰,咱们兰考段就是豆腐腰地段,咱们的河道宽、浅、散乱,游荡多变,属于典型的游荡型河段,就是咱们河沙淤积抬高了河床以后,极易出现漫水的险情。

  王骁:我们常说豆腐腰刚才您也提到了,可能我们镜头前正在观看节目的我们的网友,还有电视观众们不太能够理解豆腐腰游荡性河段,能不能再给我们更通俗的来形容一下,为什么是豆腐的那种感觉。

  常世超:豆腐是软的,所以说咱们它游荡,根据泥沙特质不一样,就是沙子比较多,含沙量比较大,所以说它容易形成俗称咱们的30年河东,30年河西左右摇摆。所以说就像豆腐一样软的。

  王骁:您看,常主任,黄河是从西向东在我们现在的东坝头的位置最后一次转弯,而且转弯是比较急,对转弯急的话一个是豆腐腰游荡性河段,河床可能会来回的变动,另外就是从西边过来的水流可能我们俗称就感觉力量也比较大是吧?这样的话在东坝头我们所在的位置岂不是就承受了更大的冲击,工程的重要性。

  常世超:咱们目前所在的工程,咱们东坝头险工,这为什么叫险工?为了保护咱的黄河大堤,依托咱们堤防修建的一个工程,就是河道工程就是叫险工工程。咱们这东坝头险工是可以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24年就是开始修建,根据河势变化,后来多次的改建加固,所以现在形成咱们目前所看到的东坝头险工现在规模。

  王骁:我们也看到今天好像来这游玩的游客,还有居民特别多,平常也是这种景象吗?

  常世超:对,因为我们是东坝头是一个九曲黄河十八弯,黄河最后一道弯,我们这里东坝头这里就是一个旅游点,景区平常游玩或者是参观的群众特别多。

  王骁:远处也有一些骑行的群众也在过来都在锻炼身体,我想现实当中的画面也和我们拍照出来的画面相得益彰,您大概给我们这是我们的村民在国庆期间的灯笼的照片。

  常世超:对,这张照片是我们这是现在滩区群众,你看都是喜气洋洋的。从那张老照片可以看出来,我们以前的兰考火车站,以前破破烂烂的,这是给予的一个非常有历史的感觉,所以说现在我们的生活翻天覆地,非常幸福。

  王骁:还有我们刚才看到的自行车赛,就是在我们现在所走的廊道,不光有平常健身骑着自行车过来的一些群众,还会在这举办一些体育赛事。

  常世超:有体育赛事,像这个自行车骑行,包括竞走或者是跑步这些体育竞赛都有。

  王骁:这张照片比较吸引我,常主任,昔日的盐碱地,现在有草场吗?

  常世超:有,满天黄沙是根本看不到,以前我们的兰考就是黄沙漫天 遮天蔽日。起了5级以上的大风,你就什么都看不到,所以说后来经过焦书记的带领我们兰考人民的治理风沙、内涝、盐碱,所以说现在我们兰考现在是翻天覆地。

  王骁:我们来看这边还有不少的群众在这儿,你们在拍什么?

  现场群众:我们在拍抖音。

  王骁:这后面东坝头黄河的波澜壮阔,你们抖音拍出来点赞应该挺高。

  兰考县张庄村村民:我是这个村的人。

  王骁:本地人,我看着怎么这么多人。

  兰考县张庄村村民:我朋友我就带他们来这玩。

  王骁:今天来这玩一下,我们看后面的群众也非常多,您是经常在这游玩?

  兰考县张庄村村民:我是经常来这,几乎每天都来。

  王骁:相当于是家门口。您对这儿的变迁应该非常熟悉了,我不知道过去东坝头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兰考县张庄村村民:我小时候上学就路过这儿,怎么说,下雨的时候路上全是泥,不下雨的时候一刮,浑身全是土,你看现在我们这儿,几乎每天都是很多人,健身的旅游的,天天都很多人。你们是直播是吗?

  王骁:对,我们是正在进行一个行走黄河的直播,现在通过沿黄九省的卫星频道都可以看到我们直播的画面,同时在我们的大象新闻客户端上也正在全程的直播。

  兰考县张庄村村民:太好了,你帮我们多宣传我们村,你看我们这里多好。你可以和我们一起合个影吗?

  王骁:可以,我们就背靠着黄河东坝头。

  现场群众:东坝码头美不美? 美!

  王骁:好,谢谢。确实东坝头健身休闲的游客,还有村民是黄河岸边兰考人民幸福的缩影。在黄河岸边,昔日黄沙肆虐的盐碱地,正在变身幸福生活的聚宝盆。

  导语:【管晴】感谢王骁带来的报道。一块安澜石,遍野泡桐树,诉说着黄河的沧桑过往,见证着波澜壮阔的治黄史。

  【付天】是啊,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确保岁岁安澜只是第一步。秉承着焦裕禄精神,兰考人更是走出了治理黄河,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管晴】说起乡村振兴,当初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种下的泡桐树已经成为“绿色银行”。昔日的庄稼户放下镰刀,拨起琴弦,发展乐器产业,年产值近20亿元。

  【付天】这里给网友们科普一下,泡桐树的木材,是制作古筝、琵琶、古琴等乐器的重要板材。除了乐器产业,如今走在兰考的黄河岸边,会看到一个非常穿越的景象,不再是“黄沙满天”,而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

  【管晴】这么美的风光,跟随我们的记者晁兮的镜头,去欣赏一下。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万亩紫花苜蓿:黄河滩区的“田园牧歌” (上标题)

  河南广电交通广播记者 晁兮:天然氧牧草之王改土肥田,这些都是小小苜蓿草带来的巨大价值。大家好,我是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晁兮。在这儿,我看到满眼的绿色,闻到清新的草香,仿佛有种置身于草原之上的感觉,而这片风光正是在河南兰考黄河滩区的万亩苜蓿种植农场。大家看,我手上的紫花苜蓿能锁风沙、治盐碱,苜蓿草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元素,特别是里面的粗蛋白质,可以让牛羊的身体素质变得更好。也许你喝的牛奶很有可能奶牛就吃过这儿的苜蓿。今天,我们来到位于兰考古营镇的田园牧歌草业种植农场,技术经理张伟峰就在现场进行指导。张经理你好。

  郑州田园牧歌草业有限公司经理 张伟峰:晁兮你好,各位观众大家好,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是我们的一个苜蓿的收割现场,这也是我们今年第六次收割了,在我们国家西北地区一年受气候影响只能收三茬,而且最早要5月份才能上市。来到了我们兰考,我们4月份就可以上市了。像您刚才提到的牛奶,比如说蒙牛,还有现代牧业、君乐宝等,这些大型的乳制品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遍布华中、华东等多个地区。

  晁兮:我也听说咱们的苜蓿根深可以达到两米,而且它的种植对黄河滩区的生态环境是不是都有所改善?

  张伟峰:是的,我给您看一下苜蓿,来您看现在苜蓿它非常的翠绿,而且非常健康,您可以尝尝它的一个味道怎么样,来我给您掐一个好勒。

  晁兮:看着就很鲜嫩的感觉。入口之后就有一种甘甜的感觉,而且能够感受到非常的鲜嫩,有种很清香的感觉,是的,它本身就是一种蔬菜。是不是?

  张伟峰:是的,这是因为紫花苜蓿它是一种多年生的一个豆科植物,一次种植可以连续收割3-4年,中间不需要翻土,可以减少飞沙扬尘的一个危害,而且紫花苜蓿的根系非常的发达,根深可以达到两米,这对改土肥田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晁兮:所以你看别看它是小小一棵草,浑身都是宝,它价值非常高,咱们你看身后收割完之后,是不是还有一些步骤要运输打包之类的?

  张伟峰:是的。我们另外还有一个裹包的场地,我带您去看一看,来走咱们去那边。因为紫花苜蓿咱们在地里面给它进行收割完之后,它只是一个半成品,还要在地里面进行一个晾晒,晾晒到半干之后,我们会把它进行捡拾、切碎,拉到我们的一个裹包场地,进行裹包就可以成为一个成品了,走,我们去看一看。

  晁兮:好,其实就是我们刚刚看到您说的半成品,这只是收割,其实后续更重要的是把它晾晒打包,然后变成我们的产品。

  张伟峰:是的。您看现在这台设备就是我们的一个全自动的裹包机,我们刚才在地里面收割过的苜蓿草,就把它拉运到我们场地里面,经过我们的一个设备会把它送到我们的料仓上,进行一个全自动的裹包。待会我看我带您再去看一下我们裹的一个成品,走,我们带您去看一下。现在您看到的这就是我们已经完成的一个裹包成品,像现在大家看到这些产品,一包就有750公斤。

  晁兮:一包就750公斤?所以我们眼前看到整个这一片这么多,还是非常壮观的。

  张伟峰:是的。像这样的产品,在我们的基地放置有3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个自我的发酵,我们就可以直接运往我们的牛场,进行最后的一个饲喂。这几年,我们在兰考县目前已经完成了8万亩地的一个紫花苜蓿的一个种植,我们希望在2030年之前,将黄河滩区的一个牧草种植面积扩大到30万亩,使我们的奶企减少对进口苜蓿草的一个依赖,让我们自己的牛羊能够吃上更多我们自己所产的苜蓿草。

  晁兮:好的。我们也希望这个目标能早日实现,聚焦本地优势,兰考正加速构建百亿级奶牛产业体,从种好草养好牛,小小苜蓿草串起了黄河岸边的生态链。

  导语:【管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依河而居的人们,根脉里,都有割不断的黄河情结。

  【付天】守护黄河安澜,呵护黄河绿色,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负起的一份责任。

  【管晴】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和黄河的故事。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我和黄河的故事

  导语:【管晴】不知不觉,我们一个小时的直播已经接近尾声,时间过得可真快!感觉还没把黄河的故事说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付天】今天的黄河,水清河畅,岁岁安澜,黄河两岸的儿女为了母亲河的永续发展,正久久为功,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

  【管晴】“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明天的节目中,我们将走进此次直播活动的最后一站,山东。明天上午10点,锁定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咱们共赴黄河山东段的山海之约。节目最后,让我们一起从空中,再次俯瞰黄河。"

  片子:【大河之南 岁岁安澜】这就是幸福“密码”(结尾)

  “行走黄河遇见幸福”沿黄九省区大型融媒体直播简介

  2023年10月11日—19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指导,青海广播电视台、四川广播电视台、甘肃广播电视台、宁夏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山西广播电视台、河南广播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共同开展的“行走黄河遇见幸福”——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大型融媒体直播接力“奔涌”。9天直播,9个主题,领略母亲河的壮阔豪情、川流不息。

  本集作品“大河之南岁岁安澜”,从桀骜不驯到碧波万顷,从“地上悬河”到岁岁安澜,以黄河在河南的故事为主题,跟着直播镜头走进“天鹅之城”三门峡,看绿色生态廊道串珠成链,感受“每一帧画面都是壁纸”的生态之美。之后1.前往“小千岛湖”—黄河小浪底,碧波万顷映入眼帘,其背后是调水调沙的中国智慧。2.来到把母亲河“装”进计算机的黄河实验室,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梳”河道“捋”河势是这里的“治黄”密码。3.到了“黄河最后一道弯”—开封东坝头,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尽显治沙成功的生态之美。九曲黄河十八道湾,中华民族的故事在节目中被承载、传播,波涛壮阔、感人肺腑。

  围绕“行走黄河遇见幸福”这个总体内容,多路记者分赴沿黄多地以9天接力大直播的形式,带观众领略黄河九曲的自然风光,感受黄河文化的延绵传承,体味黄河人家的幸福生活。奔流黄河水见证着历史变迁,也讲述着黄河生态治理的生动故事和中国智慧。节目在多家卫视和地面频道、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回放,让黄河的历史人文、文化传承发展等,成为文化的绵延、时代的记忆和发展的创新。

  大河奔流,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四周年之际,连续9天,“行走黄河遇见幸福”——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大型融媒体直播接力“奔涌”,这是沿黄9省区广电媒体的一次大联动,是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的又一次集结发光。充分展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和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内容生产合作的新成就。

编辑:王晓颖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