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文字稿:
支书带支书 树树连成林
□本报记者 刘雅鸣 刘婵
“孤树不成林”——这是李连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堪称村支书榜样的李连成大名鼎鼎,他所在的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同样远近闻名。12月8日,记者去采访那天,一眼看见李连成,年逾七旬的老支书鞋上沾满土。
“今天大家伙儿都去栽树啦!”
治村三十余载,路修好了,楼也盖齐了,如今李连成就乐意种树。村口大石头上描绘的西辛庄生态,“有树”排在了第一条,接着是“有鸟、有水、有鱼”。
另外一片“林”也正悄然连成。在河南乃至全国村支书当中,李连成也是一位出了名的“园丁”,带出了不少年轻支书“徒弟”,桃李满天下。
7月3日,一个雨天,当选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南雷村党支部书记一年多的张庭莲,带着班子一行人,从豫南到豫北驱车近500公里,诚心诚意向李连成求教。
“这村支书到底该咋当?”在深圳打拼多年的张庭莲,几年前回村创办了一家利用废弃秸秆制作工艺品的公司,吸纳当地100多名农民就业,企业办得挺红火。2021年3月,她被大家选为村支书。
看眼前这位新支书“是个干事儿的人”,遥想自己当年也是把秸秆变废为宝,办起了村里第一家造纸厂,李连成径直领着她来到村展室开讲了。
“举个例子,宅基地这个最难办的事儿,咋办呢?带头吃亏。当时,我把自家位置好的宅基地让给了别人,却挑了村南头一个偏僻的废坑塘,谁有意见和我换换。”李连成此举一时让老伴儿生了气,却让全村人服了气。
展室里有块展板叫“李连成的话”,歪歪扭扭的笔画但又写得方方正正。这位51岁才开始识字的村支书,自称写的是“童体”字。
“当干部的就是要带头,要带干事的头,带吃苦的头,不能带占便宜的头”“毁了制度,就相当于抠掉了眼睛,就看不到路了”……张庭莲边看边念边拍照,发到了村干部微信群里。
“第一句话‘带头吃亏’,第二句话‘带头干活’。”这两句箴言,老支书说得郑重,新支书听得认真。
张庭莲和李连成第二次见面,是在北京,因为师徒二人都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她向“老师”汇报:“我们又办了个农业旅游公司,发展肉牛养殖、豆腐加工、草莓种植这些特色产业,带着群众增收致富。”
师徒俩和河南代表团另外三位村支书裴春亮、郁林英、康天平一起,老中青几代村支书在人民大会堂前留下了一张特别的合影。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乡村振兴新蓝图让他们激动不已:“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往下传,一棒一棒向前走。”
党的二十大期间,李连成又收了个“徒弟”,新蔡县练村镇甘湾村村民王霞。
她是孝老爱亲的“巧媳妇”、驻村工作队的“好帮手”,今年作为基层农民党员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心里有点没底,不知道该说些啥。”刚报完到,王霞就向李连成求指导。
作为第五次当选全国党代表的老支书,李连成把自己半辈子的农村工作经验,还是用几个“带头”倾囊相授——带头干活,带头吃亏,带头吃苦,带头公平。
王霞暗暗对照了一番,自我评价:“有的还行,有的还差口气,总之进步空间还很大,得多向老支书学。”
“不是向我学,是要向所有农民学。”这么多年来,向李连成求教的人何止这几位,在他的朋友圈里,村支书群体无疑是人数最多的。
在李连成看来,村支书样样要带头,最需要带头的就是“不忘初心,扎根农村,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带领群众永远跟党走”。
在西辛庄村,啥都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党心民心连成一心,各股麻绳搓成一股,大家伙儿一块“瓦劲儿”干,紧抱成团的“人心资源”,才是最为宝贵的生产力要素。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孤树不成林”。支书教支书,支部带支部,越来越多的优秀村支书成长起来,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搭稳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西辛庄村北头,一排排教学楼坐落有序,已成立6年多、培养了10万余名学员的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等待着下一批“领头雁”。
不远处,濮卫高速公路上地标性的“支书学院站”年底也快通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