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冬奥带热冷知识 “奥运之光”照亮冰雪梦想(冬奥评谈)

2022年02月10日07:37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特派记者 黄晖

  记者采访冬奥会,不少亲戚朋友都知道,难免要被不时“顾问”一下——

  问:谷爱凌那个跳台有多高?

  答:60米。你没看我发的视频吗?算啥朋友!

  问:怎么只给咱运动员发个“冰墩墩”,说好的金牌呢?

  答:奖牌在颁奖广场发。颁奖广场是冬奥会区别于夏奥会的重要文化特征,不但发奖牌,还会有演出活动传播特色文化、烘托现场气氛,为获奖者营造高光时刻和难忘记忆。

  问:雪橇、雪车、钢架雪车啥区别?

  答:躺着比的是雪橇,坐在“壳子”里比的是雪车,趴着比的是钢架雪车……

  北京冬奥会开到咱“家门口”,一向比较“冷”的冰雪运动文化陡然升温,一些有趣的项目特点、冷知识迅速刷屏,帮助国人加深对冰雪运动的了解;而无论走进赛场还是随时随地可以收看的高清直播,也完全堪称一场“沉浸式”体验,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感受冰雪运动魅力的好机会。

  采访期间,记者曾走进冰立方观看冰壶比赛。激烈竞争的赛场上,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利的失落,但置身现场感触最深的,还是斗智斗勇的双方在相互尊重中营造的和谐气氛。这也让记者想起另一段采访经历。一个多月前,记者到位于郑州农业路上的河南冰立方冰壶俱乐部采访河南省陆地冰壶公开赛,和同学们组队前来参赛的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张亚杰曾向记者重点介绍过冰壶运动的赛场礼仪。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脑子里只装着“健身”主题,所以他的这段话在最后的成稿中被剪得七零八落。现全文补录如下:“冰壶是一项绅士运动,赛场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赛前、赛后都有相应的礼仪。比赛中不管你是输是赢,只要对方有一个好壶,你就要为他们加油打气,互相鼓励,在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的赛场礼仪中竞争,自己也会因为受到尊重而感到快乐。”

  谢谢张亚杰,虽然晚了点,但我终于“get到了”你从冰壶运动中感受到的快乐,而且现在我也可以说,对冰壶有些了解了。

  一届冬奥会,除了带来冰雪运动文化的普及,更有丰厚的奥运会遗产。

  2006年,第二十届冬奥会在意大利都灵举行,有力推动了意大利冰雪运动的发展,包括许多场馆设施建设。2007年,8岁的意大利女孩斯特凡尼娅开始在这些场馆中练习冰壶,很快就爱上了这项运动。2021年,她和来自冰壶世家的阿莫斯组成混双搭档,拿到了北京冬奥会的参赛资格。2022年2月8日晚,北京“冰立方”。这对来自冰壶“非传统强国”的组合赢得金牌之战,一路战胜包括上届冠军加拿大组合在内的各路高手之后,奇迹般地以11连胜成功登顶,为意大利创造了历史。

  从斯特凡尼娅初登冰面到站上奥运之巅,都灵冬奥会的“光”穿越15年的漫长时光,在北京冬奥会这个决赛之夜,照进了意大利冰壶运动的现实。2026年,冬奥会将再次回到亚平宁半岛。

  北京冬奥会的遗产同样丰厚。1月19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包括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七个单册遗产报告。冬奥会不但为中国带来了冰雪运动的普及、冰雪场馆的建设以及冰雪经济的发展,也成就了众多中国少年的“冰雪奇缘”。

  “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17岁就代表中国首度站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赛场的河南选手何金博说。

  祝福这个会“飞”的少年,更高远的未来,在等待着他。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