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人做工作的,应该有直达人心、引发共鸣之效。但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眼易、入脑入心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教育者道理讲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却说不到受教育者的心坎上。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讲究方式方法,注重在讲故事、抓细节、活语言上下功夫,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真理、真情、真实的力量。
用故事感染人。一堂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让人回味无穷、印象深刻的一定是那些生动鲜活的故事。精彩的故事往往可以引起受教育者情感上、精神上的共鸣,能进一步增强受教育者的认同感和同理心。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真正把党的故事讲得有味道更精彩。在百年征程中,我们党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涌现出一大批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一大批矢志进取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他们的故事真实感人,这些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的教材。进入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深入挖掘素材的同时,也要注重从身边人和身边事入手,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阐述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脱贫攻坚、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击疫情等生动实践中讲述我们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从纠治“四风”、惩治腐败等一系列成果中阐释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这样才能把党的故事讲得更实、讲得更透、讲得更好,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有效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细节感动人。细节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用真实、独特的细节感动受教育者。如果总是想着找到一把“万能钥匙”,对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是“雨过地皮湿”。这就要求教育者不断提高观察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与水平,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鉴别,既能见人之所见,又能见人所未见,在抓细节中抓住解决思想问题的关键。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练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者的眼力就能大大增强,就能从细微处入手,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把脉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就能在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中,让思想政治教育受欢迎易接受,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用语言打动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而语言是思政课的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讲究语言艺术,听者就可能无动于衷,或口服心不服,甚至产生反感。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只有注重语言的通俗化和大众化,让语言“活起来”、接地气,才能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理解。在中国革命遭受挫折、党内部分同志产生思想动摇时,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前景,增强了红军将士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心。由此可见,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言之有“魂”、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趣”,朴素中蕴含着大智慧,通俗中揭示大道理,趣味中给人以思考,让人既有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的收获,又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启发。唯有摆脱“八股文”式的说教,思想政治教育才不会出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情况,才能实现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