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何处攻坚——“现代化河南怎么建”系列报道之三

2021年09月07日11:04

来源:大河网

  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综合服务中心可一站式办理企业注册审批等相关业务。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记者 逯彦萃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事关地区经济活力的基本因素,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省委、省政府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在全省开展“以评促改”、全面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各地涌现出一批典型做法和鲜活经验:驻马店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点赞”,省大数据管理局推进“一网通办”叫响全国……我省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制度红利不断释放。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任重道远。“我省营商环境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与先进省份相比,与企业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郑州市作为全省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在国家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的80个城市中位次仍不靠前,市场准入“卷帘门”有待打破,政务服务效能仍待提升,对接国际市场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何处攻坚?按照省委、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各级各部门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工程、战略性基础工程,对标先进、对接国际,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在打造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

  托起“公平秤” 维护合法有序的市场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当前,我省法治保障不够有力,企业经营面临“多头执法”“任性执法”,企业涉案面临久拖不决、效率低下。法律界限不够清楚,执法不够严谨,已经成为营商环境的“硬伤”。

  良法是善治前提。去年5月1日,我省颁布实施了《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传递“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戒”核心要义。今年1月1日,《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是重要内容。一系列配套制度制定,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有法可依还需要有法必依。“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执法部门处理好每一个案件就是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徐哲说。

  北京德农公司未经授权销售“郑58”“郑单958”玉米杂交种,被判向河南金博士种业公司赔偿近5000万元;去年疫情防控期间,郑州市大商超市一棵白菜“炒”到63元,结果收到了50万元的行政罚单。

  《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推动失信联合惩戒,超过5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被列入“黑名单”,超过5万名“老赖”上了“曝光台”。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看来,法治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既为市场竞争托起“公平秤”,也为各类企业拉起“防护网”,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增强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创新创造动力。

  当好“裁判员”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良好的营商环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但是当前,我省市场准入的隐形壁垒依然存在,在招投标、政策享受、要素供给方面,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域的企业往往遭遇区别对待。调查显示,有11.3%的企业遭遇过不公平待遇。

  “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隐形门槛如何打破?厘清“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边界,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是第一步。

  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内,中外合资文化企业传奇中国的落户曾广受关注。为好莱坞大片搞2D转3D制作的传奇中国,放弃北上广而落户洛阳为哪般?“影视类合资公司注册比较复杂,来自两个部门的‘负面清单’打架,我们按照自贸试验区‘宽准入’原则,帮助公司落地。”洛阳片区工作人员说,政府努力打破壁垒、优化环境最终成功吸引企业落户。

  能放就放。在不少领域,政府“放手”才能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但是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并非一放了之,市场管不了的事情,政府要“补位”。

  就拿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来说,政府汇编了《河南省企业融资服务产品手册》《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汇编》,搭建了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创造公平普惠的金融服务,让金融产品、惠企政策、融资渠道与企业“无缝对接”,帮不少小微企业在“灾情疫情”后起死回生。

  有所为有所不为。我省通过制定“负面清单”,为企业划定发展范围;界定标准化体系,为政府服务划清边界;打造市场化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释放活力。

  当好“服务员” 企业群众获得感更强

  政府俯下身子当好“服务员”,是落实“放管服效”改革的重要体现。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及部分干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不强,“保姆式”服务、“店小二”精神沦为空谈;政务审批事项较多,实际办理和网上公布办事指南不一致,政务服务平台不统一等现象依然存在。

  要把政府的服务意识调动起来,必须有一套高效运转机制。就拿鹤壁市来说,论经济体量只能算“后进生”,但其探索出的“五位一体”服务机制,为聚集发展要素起到了关键作用。高效服务京东“亚洲一号”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入运营。凭借营商环境优势,在今年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推进会上,鹤壁签约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为全省签约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最多的省辖市。

  政府持续做好服务,还需要有智慧化手段。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认为,搭建完备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是“基础支撑”。

  在郑州经营了十多年茶叶生意的福建人洪欣感触很深。“9年前大女儿入学报名时,通宵排队,简直像噩梦。”他说,当时差点为此离开郑州。前几天,小儿子入学报名,通过“郑好办”APP,半小时就办妥了。

  当前,为了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便民化,我省建成了贯通省市县三级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成为我省政务服务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今,“好差评”工作纳入其中,正在完善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也将提高“一网通办”的含金量。

  做服务型政府,必须在再造服务流程和再造平台上下功夫,让“群众跑腿”变为“信息跑路”。政府服务做加法,百姓办事做减法,营商环境才能更优化。

  拿起“望远镜” 探索建立国际化服务体系

  郑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货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两年多来,直接提升了我省吸纳境外资本的能力,为PTA以及上下游产品提供定价参考,帮助产业链相关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掌握主动权。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我省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和人才链。但是当前我省现代市场体系不完善,服务产业的专业能力不强,与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还没有完全接轨,一定程度上导致境外资本、境外企业进不来、不想来。

  应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政府需要拿起“望远镜”,主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找不足、补短板,探索建立国际化服务体系,为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省通过搭建开放平台、优化政务服务,积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并取得了显著成果。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正在发挥作用,贸易投资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供给、跨境金融服务等正在与国际接轨。

  这几天,位于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的迈赫仑汽配公司与俄罗斯的合作伙伴频频沟通。“当地很快入冬,对驻车加热器需求进入旺季,我们需要尽快补货。”该公司工作人员李旭说,通往莫斯科的货运航班与中欧班列(郑州)班次越来越密,物流在提速,企业有底气。

  加速的不仅是物流,还有资金流。今年,我省实施了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足不出户,点点鼠标就能完成跨境结算,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与风险成本。“正是看到了这些环境优势,前年我离开了生活多年的莫斯科,通过‘招才引智’落户郑州,扎根创业。”李旭说。

  细节决定成败,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还需要围绕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注册、许可、信贷、纳税、办理破产等微观事务推出更多硬核举措,把优质营商环境落实到与企业相关的方方面面,才能让河南成为中外企业投资的热土。

  今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是迈进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无论从战略思维还是底线思维衡量,优化营商环境都至关重要。营商环境好了,项目落地多了,市场活力足了,高质量发展才能落到实处。未来的竞争,就是营商环境的大比拼。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