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
——在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
(二〇二〇年一月十四日)
王国生
各位代表、同志们:
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
这次会议,召开于圆梦小康的历史节点、履行使命的关键阶段,每位代表身上,都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展现着攻坚克难的意志、抢抓机遇的激情;会场内外,奏响了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强音,升腾起牢记嘱托、共谋出彩的气场,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必将写下浓重的一笔。会议的成功,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定向领航,在于全省上下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这里,我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和大会主席团,对会议的圆满成功,对新当选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向列席大会的同志,向服务大会的全体工作人员和新闻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同志们!
去年国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新年伊始,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再次发出“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的号召,全省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要素,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坚实底气。中原文化在黄河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中原大地创造的每一项奇迹、绽放的每一个精彩,都浸透着黄河文化的滋养。中原儿女对黄河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格外强烈,对黄河文化力量的感受格外深切。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对于河南有着十分特殊和重大的意义。
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就要强化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进一步激发家国情怀。毛主席讲过,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炎黄子孙的共同血脉、爱国爱家的价值追求,锻造了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黄河与洛水交汇的河洛地区,是炎黄二帝为中华民族奠基的主要区域,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今许多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都称自己是“河洛郎”。黄河作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象征,时刻牵动着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心。民族危亡之际,一曲《黄河大合唱》,发出了全民抗战的怒吼,燃起了救亡图存的斗志。改革开放之初,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中的魂牵梦绕,令海外游子热血沸腾,纷纷回来报效乡梓。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大江南北,传遍大街小巷,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让无数人热泪盈眶,奋进新时代的旋律更加激昂。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欢聚在黄河岸边,展现了母亲河的强大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强大向心力。每一次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从飞越万水千山寻根谒祖的人群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浓烈的家国情怀,这正是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精神密码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变为现实。爱国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一生恪守“戏比天大”,更有过捐献战斗机的义举,被誉为“爱国主义的典范”。马金凤大师在九十年的舞台生涯中,用地方戏唱出中华魂,她经常讲的就是,咱戏曲演员,一定不要忘了党和国家的恩情。时代楷模张玉滚,扎根偏僻山村,如燃烧的红烛,照亮山区孩子求学之路,用执着和奉献践行着对党忠诚。93岁高龄的陈俊武院士,为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载,在他心中,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服务国家就是人生最大价值。李庆军同志牢牢坚持公正司法,25年无一错案,在患病期间仍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同心共筑中国梦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内心最深处铸牢信仰基石,始终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步伐,紧扣党中央节拍,用担当诠释忠诚,以奉献彰显爱国,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争先进位谋出彩上,把热爱河南、建设河南、献身河南付诸具体行动,将职务当平台,视工作为事业,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用无数涓滴汇成千顷澄碧,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就要汲取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进一步砥砺为民初心。作于伊洛河畔的《尚书·五子之歌》,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让民本思想从黄河流域延传播散。元代工部尚书贾鲁临危受命治理黄河,除水患、救百姓,通漕运、兴商业,造就了朱仙镇的繁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一条重新疏浚的河改称贾鲁河。现在我们走在贾鲁河畔,想起这个名字的由来,就能真切体会到民心所向。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元素,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写下《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人最鲜红的精神底色;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专程离京视察就选定了黄河,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千秋大计,再次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时代强音。这些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持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一座座水库、一条条灌渠,滋润着万顷沃野,托举起“国人粮仓”。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迎难而上,一个个新社区拔地而起,几十万滩区居民摆脱了水患,拔掉了穷根,发自内心地感党恩。过去一年,我省财政民生支出近8000亿元,又有68.7万人摆脱了贫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更到位了,孩子上普惠幼儿园更容易了,农民兄弟出行更方便了,农村人居环境更优美了。我们要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辈子的事,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让发展更有质感、更有温度,让群众就业更称心、消费更放心、办事更顺心、享受公共服务更贴心、日子过得更舒心。特别是要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憋足一口气,铆足一股劲,坚决攻克最后堡垒,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以人民认可、经得起检验的成绩单,兑现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就要锻造百折不挠的刚健风骨,进一步增强斗争精神。黄河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儿女繁衍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与水患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三门峡屹立于黄河之中的“中流砥柱”,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凿宽两边河道所留,历经千年荡涤巍然不动,恰如中华民族勇于斗争的铮铮铁骨。开封城曾数次被黄河淹没又原址重建,“城摞城”的奇观,见证了中原人民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郑州的黄河博物馆,焦作武陟的嘉应观,记载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治河故事,每看一次都让人深受震撼。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人的手中,创造了黄河70年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实现了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焦裕禄同志为治理“三害”观风口、探流沙、察水势、栽泡桐的顽强身影,10万大军历时近10年在太行峭壁上凿出“人工天河”的惊世壮举,都是党领导人民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生动写照。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挑战无时不有,考验无处不在。去年,面对复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我省经济发展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大关;面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PM2.5、PM10年均浓度均完成控制目标;面对国企改革的巨大压力,三年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僵尸企业”得到处置,这些成绩都是在担责担难担险中取得的。在主题教育中,各级各部门找差距、摆问题、抓整改,更是体现了“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把斗争进行到底,是时代压给我们的担子、交给我们的考卷。我们要葆有斗争胆魄,当“战士”不当“绅士”,讲党性不讲私情,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冲,勇于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要提升斗争本领,在经受风雨中长见识,在摸爬滚打中增才干,在不断历练中壮筋骨,锻造担当作为的真本事。要磨砺斗争意志,清醒认识到斗争是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既有打攻坚战的拼劲,更有打持久战的韧劲,把斗争当作工作常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就要秉持革故鼎新的开拓意识,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黄河流域孕育了许多伟大创造,农耕文明、商业文明在这里发端,天文历法、冶铸陶瓷、建筑纺织等方面都曾站上世界科技的巅峰,“四大发明”更是从这里走向世界,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黄河文化蕴含的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今天,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仍在疾步前行,国家生物育种中心、超算中心两大科技平台落地,立起了我省迈向生物技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桥头堡;全国最大直径的泥水盾构机、开行在郑东新区智慧岛的无人驾驶公交等,彰显着河南的智造力量;去年4个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00家以上,体现着河南的创新潜力。在刚刚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又有16项成果获奖,包括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农业大学的老教授王泽霖,把毕生科研转化所得8000多万元全部捐献,用于建设实验室。正是这样一批优秀人才,支撑着我省科技事业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经济版图,不以更大力度抓创新,河南就会错失战略机遇、陷入长期被动。我们要从黄河文化中汲取创新动力,高扬建设创新河南的风帆,奋起直追、跨越赶超。要培育引领创新的平台企业,加快已有“国字号”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新的国家级平台布局,深入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让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大量涌现。要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涵养创新“水源”,充盈创新“空气”,让创新之树根深叶茂。要树牢重视人才的鲜明导向,用好现有人才、培育本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让各类人才更有归属感、成就感,打造集聚人才的“强磁场”。
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就要珍视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进一步树牢绿色理念。黄河流域的古人逐水而居、与河相伴,很早就自觉地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了敬重自然、热爱自然,孕育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从西周颁布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伐崇令》,到设立保护山林河湖之官的虞衡制度延续几千年,体现着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的生态观。今天,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黄河流域生态不断改善,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让黄河水变清了,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让下游河槽降低了,实施水量统一调度让入渤海水量增加了。黄河两岸正在美起来、靓起来,当年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奋战的不毛之地东坝头,如今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洛河岸边的洛浦公园,水清岸绿、景观怡人;栾川的重渡沟,百瀑千泉、万亩竹海;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珍稀物种青头潜鸭的重要繁殖地;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栖息越冬的白天鹅一年比一年多;昔日满目疮痍的小秦岭,重新披上绿装。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们要以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带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彰显金山银山的“价值”。要聚力“治”减少污染存量,坚持以铁心铁面铁腕抓治污,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聚力“建”做足生态增量,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促进水土保持和生态功能修复;统筹推进“四水同治”,加快建设十大水利工程,连通四大流域,形成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水网体系。要聚力“调”解决源头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就要涵养兼收并蓄的包容胸襟,进一步提升开放格局。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是文明交流交融的区域,汇聚了东西南北的多元文化,造就了黄河文化海纳百川的气质。古丝绸之路与黄河流域联系极为紧密,我省众多文物古迹,承载着贸易往来、人文交流绵延不绝的历史记忆。大运河架起了古代南北融通的大动脉,成为黄河流域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互动的又一纽带。《清明上河图》中,商船云集、马帮驼队络绎不绝,展现了当时汴京“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兴盛景象。滑县的道口镇、巩义的康百万庄园等历史上的繁华,都得益于水运带来的商贸兴起。今天的河南,追寻着历史的脚步,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打造出空、陆、网、海共同发力的开放通道体系,树立起令人瞩目的开放新形象。去年,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保持中部双第一,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班次和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继续大幅增长,海铁联运班列扩容加密,淮滨港、漯河港、周口港等内河港口加快建设,阿里巴巴和海康威视等企业区域总部相继落地,“黄河鲲鹏”58天的达产速度更是刷新了河南效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推进,一大批项目纳入国家的盘子,为保护利用文化资源打开了新天地。我们要拓展开放视野,不断扩大“朋友圈”,推动“四条丝绸之路”提档升级,促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向高端化迈进,实现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开放。要加深文化交流,讲好黄河故事,把黄河文化这张名片打造得更响更亮,以文化魅力吸引更多人走进河南、投资河南。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让客商投资河南像在家一样如意、安心,以一流环境赢得开放胜势。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力量,是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站在承载着无数辉煌的中原沃土,只要我们把丰厚的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宝贵的精神财富持续弘扬起来,把1亿中原儿女的巨大潜能不断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创造河南更加美好的明天。
各位代表、同志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强化使命担当,依法履职尽责,把加强立法聚焦到改革发展所需上,把开展监督聚焦到重大决策部署上,把讨论决定事项聚焦到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把提升人大工作水平聚焦到夯实基层基础上,全面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
人大代表是亿万河南人民选出来的,肩负着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责任。每一名人大代表都要以民之所望为思之所及、行之所向,当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宣讲员,把党的领袖对群众的感情和党的好政策传递下去;当好广大群众的代言人,把老百姓的期盼和要求及时反映上来;当好党和人民的连心桥,密切联系群众,倾心服务群众,把广大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近百年,新中国走过了70年,我们党领导人民的伟大事业,之所以像江河一样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根本在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积聚起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磅礴伟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每一个在河南工作和生活的人,都要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争做出彩河南人,汇成奋勇争先、共谋出彩的时代洪流,像九曲黄河那样,以百折不挠的气势奔腾向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各位代表、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初心守得更牢、使命担得更实,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凝聚强大正能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在历届领导班子和老领导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接续奋斗,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