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海涛成利军)11月28日下午4点30分,正是放学时候,位于闹市区的济源黄河路小学门口一反常态,只有个别的学生从校园里走出来被家长接走。
在六年级一班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老师的辅导下安静地写着作业。“在延时班学习氛围好,有不懂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这比在家里和校外辅导班学习的效率高了许多。”黄煜博同学高兴地对记者说。
让黄煜博高兴的是济源在前不久推行的课后延时服务。以往,学校4点30分就放学了,而父母下班则到5点30分以后,这段时间,成了众多中小学生的“空窗期”,也成了家长的“烦恼期”。
为解决群众最忧、最急、最盼的问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张战伟深入学校和社区调查研究,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每年拿出1500余万元,在全市小学学段开展校内课后延时服务。
据悉,该服务由教育局统筹指导,学校积极实施和推进,秉承公益普惠、自愿选择的原则,自今年11月起,将有需求的小学生全面纳入免费延时服务范围,时间安排为每天下午4点30分至5点30分。
目前,课后延时服务已在济源市小学全面开展,有近5万小学生和家庭受益,农村地区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和城区学校齐头并进,有的农村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了新的服务项目。记者在大峪镇第一小学看到,课后延时服务把学生带到种植园地,拔萝卜、收白菜、刨红薯、识中药,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以前没少为接孩子下学的事发愁,现在把孩子交给学校的老师,既能辅导写作业,又能培养孩子兴趣特长,一举多得,真是好。”家长郭艳钰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