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栏 经验交流

万里黄河上的璀璨明珠

时间:2019年09月21日15:44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魏蔚

  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炎黄广场本报记者曾鸣摄

  □本报记者曾鸣

  鉴古而知今,临黄河而知中国。

  9月19日,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记者走进黄河国家地质公园。这是一座以黄河、黄土、黄淮平原、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地质公园,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上“悬河”的起点。

  从这里起步,远眺滚滚黄河水,近看文明璀璨处,一条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黄河向我们款款走来。

  在这里,遇见雄奇壮美的黄河

  在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的临河广场,刻着“黄河”二字的碑石矗立岸边。向上游远眺,可看到山地与平原在此分野的桃花峪;向下游观望,能目及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和“万里黄河第一桥”遗址。古今从此交汇,文明在此共生。

  “散布在园区内的地质遗迹,是记录这里百万年沧桑演变的一部‘字典’,诉说着黄土高原与黄淮大平原形成与发展的壮阔历史。”在临河广场,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所所长曹希强指着手中的导览图,向记者讲起了该段黄河的独特之处。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处黄河的“豆腐腰”,属于典型的游荡型河道。桃花峪以下,河出峡谷,坡度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年均抬升10厘米,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悬河”景观。

  一条大河波浪宽。黄河郑州段,两岸堤堰间距宽为5—14公里,河面宽阔,气势雄伟。走在临河广场,只见林草丰茂,天高水阔,眺望一望无垠的河面,几条游船行驶在水面,一片勃勃生机。

  九曲黄河十八弯。黄河之险不仅表现在河悬、险多,河道不稳,体似游龙,还表现在惊涛澎湃、激流弯转,有旋涡连环之势。

  优美独特的地质形态,尽在大河、大高原、大平原之中。西部层峦叠嶂的群山,东部沃野千里的大平原风光,北部浩瀚壮美的大河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里,遇见文化璀璨的黄河

  炎黄二帝巨塑、黄河碑林、万里黄河第一桥……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内,文化景点星罗棋布,每年吸引着上百万名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临河广场上有许多游客拍照留影,这里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地质公园里不仅有着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处处涌动着文化气息,来这里等于上了一堂文化课。”前来景区游玩的90后郑州市民董洋说。

  “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郑州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宗建向记者介绍,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分布着40余处景点,每一处景观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五龙峰拱卫的山麓平台上,一座名为“哺育”的汉白玉雕像,展现的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怀抱婴儿,象征着黄河哺育中华民族;岳山东侧的小顶山,是毛泽东同志于1952年视察黄河时健步登临的地方,当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坐落于公园东北侧的“万里黄河第一桥”,虽然它的通行功能早已被新建的黄河大桥所取代,却承载着历史的风雨,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

  “今后,我们将增加更多能让广大游客参与的体验方式,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挖掘黄河文化旅游景观的内涵,使黄河地质旅游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旅游项目。”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里,遇见宽广包容的黄河

  九曲黄河舞水袖,“天地之中”迎客来。

  9月12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活动在郑州市炎黄广场举行。全国34个代表团、56个民族、近万名运动员手挽手、肩并肩,齐聚母亲河畔,共同唱响激情澎湃的民族大团结之歌。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黄河是中华文明胸襟宽广的象征,各族人民在黄河之畔欢聚一堂,同心共筑中国梦。黄河不但孕育了中华民族,更孕育出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

  黄河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万里黄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这颗明珠越发光彩夺目。“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李宗建说,“下一步,我们将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③5


首页 学习动态 中央精神 河南实践 先进典型 学习资料 经验交流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