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孟向东吴曼迪
方城县拐河镇胡庄村的一块高地上,一座坟茔被掩映在青山绿树当中,庄严而肃穆。墓碑上镌刻着“胡久富烈士墓”的字样,墓碑旁散落着祭奠的白花。每到祭奠亲人的日子,胡庄村及附近徐沟村的群众都不会忘了埋在此地的英雄。
“光知道他是连长,他的名字胡久富是根据口音音译的,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名字。”7月30日,方城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靳云开告诉记者。1934年11月27日,红二十五军在方城县五里坡、高老山一带高地将敌人击退。当晚,红二十五军沿方城、叶县边界的浅山区秘密西进,宿营在徐沟村。胡久富在七里岗战役中腿部和臀部三处受伤不能行走,被安排在老乡家中养伤,最终被伪甲长发现,向敌人告密,胡久富被捕后宁死不透露党和红军的秘密,最后被敌人用刺刀活活捅死,年仅24岁。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村民重新隆重安葬了胡久富烈士,也试图寻找他的亲人,但因为信息不详,又无法知道他确切的名字和家乡地址,至今寻找未果。
英雄无名,信仰却充满力量。红二十五军的故事在当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徐沟村村民徐怀洋告诉记者,从他二伯父开始,家里三代人已经出了六名军人,自己唯一的儿子目前正在部队服役。而这样的家庭在徐沟村还有很多,现在徐沟村退役军人有31名,现役军人9名,比周边的村庄要高出很多。
“徐沟人经历过战争,对现在的生活也更珍惜,这么多年大家拧成一股绳,有事大家商量着办,民风淳朴,是远近闻名的文明幸福村、富裕村。”徐沟村党支部书记单玉祥说,听父辈们讲,当年红军为了不给老百姓添麻烦,宁可住在外面的空地里,也不往老百姓家里去,还把打土豪得到的粮食分给村子里的穷百姓,事事处处为百姓着想。
“前任村党支部书记给我的唯一嘱托就是‘咱徐沟的干部不能胡干,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是我们对红军精神最好的传承。’”单玉祥说,这样的信念在徐沟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