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栏 河南实践

永远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时间:2019年08月01日09:21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魏蔚

  原标题:永远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来自南阳邓州“编外雷锋团”的报道

  □河南日报记者孟向东本报通讯员王中献

  1962年8月,一个年轻战士的生命定格在22岁这个青春勃发的年龄,但他的名字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永远闪耀在中华大地的夜空。他的名字叫雷锋。

  1997年4月,560名曾经和雷锋在同一支部队服役的邓州籍战友,在雷锋精神感召下会聚在一起,成立了群众性的学雷锋组织,叫做“编外雷锋团”。

   英雄不死:“编外雷锋团”应运而生

  1960年3月,来自湖南省望城县的雷锋入伍,成为解放军沈阳军区工程兵工兵第十团的一名汽车驾驶员。5个月后,当年的第二批新兵入伍,包括来自河南邓县(现邓州市)的560名热血青年。其中32名同志更有幸和雷锋在同一个连队朝夕相处,雷锋团第11任政治处主任、“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更是和雷锋成了上下铺,直到雷锋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1964年起,陆续有邓州籍战士复员。1985年,已经担任团长的宋清梅最后一个脱下军装。至此,这560名雷锋生前的战友全部复转回乡,他们把对雷锋的热爱、尊崇和怀念之情,连同雷锋精神一起,带回了千里之外的家乡,用默默地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的伟大。

  1991年初,解放军画报社的陈德通到邓州采访,知道这里云集着560名雷锋生前的战友,返乡后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就给他拍摄的这组照片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邓州编外雷锋团”。解放军画报、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的报道,让“编外雷锋团”的称号不胫而走。

  1994年4月,作为群团组织的“编外雷锋团”正式成立,雷锋的战友们学雷锋由个体行动变成了有组织的集体行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后,来自各行各业的学雷锋积极分子纷纷加入这个光荣的队伍,他们中有来自其他部队的1000多名复转军人,有工人、农民、学生,也有私营业主、务工人员;有邓州本地人,也有其他地方的。

  截至目前,“编外雷锋团”已经拥有了28个营和11个直属分队,总人数达1.5万余人,成为全国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成为中原大地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一面鲜艳旗帜。

  代代相传:让“雷锋精神”生根发芽

  雷锋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把短暂的一生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弘扬雷锋精神,“邓州编外雷锋团”的战友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日常小事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严于律己、甘于奉献。

  宋清梅既是雷锋生前所在团的团长,又是“编外雷锋团”团长,但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普普通通、任劳任怨的老兵,一个自觉自愿践行学雷锋行动的人。

  现在当地人还记得老宋团长的许多故事:家境并不富裕的他给南阳幼师的困难学生捐款,给城关供销社的下岗职工买三轮车,给陶营镇的孤儿卢宇航捐助上学费用,给汶川地震灾区捐款……

  最让乡亲们津津乐道的是老宋的铁面无私。1989年,他负责拓宽邓州市交通路,有一个工程队偷工减料被他查出,包工头几次给他送红包都被他严词拒绝。对方又托关系说情,也被他顶了回去,最终不得不返工重修。正是因为老宋的严格把关,这条路成了远近闻名的样板工程,一直使用了28年才新铺了一次沥青,至今路基仍完好无损。

  转业到邓州市公证处当主任的孙绍显,20多年没有收过群众一份礼、一分钱。

  曾任当地化肥厂副书记的副团职干部严文雷,由于企业改制和家人一起下岗,他和其他60多位下岗战友,没有一个给组织找麻烦,全都自谋职业。

  被誉为“园林骆驼”的张三明当了8年的园林处副主任,带领干部职工为邓州打造出30余公里的绿色长廊

  在村支书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的高国建,带领高集乡杨庄村村民苦干巧干,让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00年3月14日,由于长期超负荷操劳,他工作期间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全村男女老少2000多人自发为他吊唁送葬。

  岁月似水,英雄渐渐老去。560名雷锋生前的战友都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但新的“雷锋”们接过接力棒,雷锋精神代代传承。

   与时俱进:雷锋精神历久弥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承雷锋精神,也在注入着新的内涵,有了更丰富的渠道。通过网络形式发动爱心公益的吧友营成立了,财政的支持也拓展着“编外雷锋团”的爱心事业。

  “编外雷锋团”巾帼营的郭国云创业成功后当起了“代理妈妈”,帮助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最多时她和丈夫当上了3个孩子的“代理妈妈”,两个儿子也都当起了“代理妈妈”。据不完全统计,在她的宣传带动下,已经有30多人加入到“代理妈妈”的行列中。

  义工营第二连连长宋国杰是位建材经销商,全家都是热心公益者。在他所在的小区内,无论是不是他的客户,只要是水管、龙头、灶具等出了问题,他和义工营的“战友们”都会及时上门服务,分文不取。除此之外,义工营还热心公益捐助,仅宋国杰一家,这几年就捐助了10多万元。

  2017年以来,由义工连扩编而成的义工营已经成为学雷锋的主力。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邓州“编外雷锋团”已经成为河南人急公好义、侠肝义胆、拼搏奉献的精神名片,是出彩河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首页 学习动态 中央精神 河南实践 先进典型 学习资料 经验交流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