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田宜龙本报通讯员宋正国
7月,骄阳似火,在中国铁路郑州局洛阳机务段院内的“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前来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热情高涨。
98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并于1921年12月成立了“中共洛阳组”。这是河南省第一个党组织,也是全国最早一批的党组织。自此,共产主义的火种开始在中原大地上蔓延、熊熊燃烧。
迈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洛阳市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奋楫前行,持续实施“河洛党建计划”,抓实建强支部,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青山绿水、钟灵毓秀的河洛大地,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强筋壮骨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从1921年3名党员成立‘中共洛阳组’,到2018年全市党组织已发展到1.5万余个、党员42.6万余名……”7月26日,位于洛阳市民之家二楼的“洛阳党建馆”,讲解员分“初心、使命、担当”三个篇章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市民介绍洛阳党建发展情况。
作为全省首家市级党建馆,洛阳党建馆传承弘扬了从“中共洛阳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到毛泽东为洛阳解放题词、焦裕禄精神重要发源地的红色基因,一幅幅精美图片、一篇篇详实文字,精彩描绘了从新中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7个布局洛阳到新时代洛阳建设高质量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增长极的沧桑巨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省委基层基础工作座谈会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导向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着眼于抓基层打基础,洛阳市委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2016年谋划实施了“河洛党建计划”,在统筹抓好农村、城市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机关、学校以及国企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上,选树培育模范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带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整体提升。洛阳市委定期召开党建领导小组会,研究谋划党建工作,市委常委建立基层党建联系点,示范带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大抓基层、抓实支部。
“洛阳市把实施‘河洛党建计划’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洛阳‘9+2’工作布局、‘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有机结合,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
在推进“河洛党建计划”中,洛阳每年都有明确的主题,如2017年为基层党建“巩固提升年”,2018年为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年”。
新近出台的《关于推进“河洛党建计划”(2019—2021年)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分别明确2019年聚焦短板、合力攻坚,2020年巩固落实、创新提升,2021年着眼于深化拓展、常态长效,逐步健全党建引领、服务进村(居)的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以党的建设为根本的基层基础工作质量。
阵地建设上,洛阳市各级财政投入资金3.7亿元,推进新时代“三新”大讲堂、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新建、改扩建、共驻共建、功能提升各类基层党组织阵地2632个,对3117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截至今年6月底,洛阳市累计建成新时代“三新”大讲堂5817个,实现了农村、社区和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全覆盖。2.2万余名党员、基层党务工作者和专家轮流登台授课,为党员群众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惠民政策和实用科学技术,累计参与人数120万人次,形成了新的生动实践。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书”,“选优配强”支部带头人
时下,在栾川县三川镇三川村,一条条蜿蜒山村小路上游人络绎不绝,一家家富有特色的农家宾馆生意红火。近几年通过发展抱犊寨红色旅游和避暑旅游,曾经的贫困村三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村‘两委’带领村民,瞄准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避暑资源,吃上‘旅游饭’实现脱贫,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三川村党委书记段新宽介绍,村里已建成家庭宾馆31家,355家商街店铺免费优先租给贫困户,解决农民就地就业200多人,帮助300多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书。”洛阳市委坚持“三有三带”标准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在2018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全市3191个村(社区)“两委”全部按期完成换届工作。换届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两委”干部比例比上届提升2.12个百分点,4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多了3.78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干事创业“领头雁”在基层一线展风采。
既要“选优”也要“配强”。三年来,洛阳共下派驻村第一书记876人,发挥脱贫攻坚一线的“尖刀作用”。
宜阳县韩城镇朱沟村过去是人穷、地穷、日子穷,一条运粮河把村子分为南北两个“泥窝窝”。程玉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带领村“两委”班子,依托上级扶持资金,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全村通村入户道路硬化、电网升级改造、安全饮水自给达标、宽带和广播电视全覆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等多个民生项目,并培育了西红柿、鹅、菊花“红白黄”三个主打产业。朱家沟这个“泥窝窝”“穷窝窝”变成了交通便利、景色秀美的“福窝窝”“美窝窝”,整村顺利脱贫。
洛阳市还通过组织示范培训、开展远程教育等形式,为全市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市、县级培训班200余期,帮助他们“加油充电”,实现了换届后培训全覆盖,做好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的“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引领作用。
“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涧西区重庆路第二社区,是“一五”时期建设的全国重点骨干企业洛阳矿山机械厂居民区。
社区党委每年都组织一系列的邻里学、邻里情、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邻里颂等6大类40余项“党旗下的邻里情”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融入社区。
除了重二社区的“党旗下的邻里情”,涧西区近年来还分别涌现出了武汉路社区“三家七社十色服务”、长安路三社区“红色套餐”服务、南口社区“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南村社区“党群联络点”等一批党建特色品牌,深受党员群众欢迎。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2018年洛阳市提出实施“四级联创四化并举”城市党建工作思路,全面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和治理。
“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洛阳整合现有的党建信息平台、政务信息平台等,搭建以智慧党建、便民服务和幸福社区三大模块为主的社区便民服务网络平台,涵盖党员教育、网上办事、预约代办、便利生活、志愿服务等功能,实现多网合一、互联互通。培育645个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和民办社工机构,把群众“小事”当成“大事”办,让服务群众由社区“独唱”变为区域“合唱”。
基层党建不光有深度,还要有广度。近年来,洛阳市聚焦新兴领域、重点领域,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村新兴经济、服务组织中成立党组织141个,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员党组织111个。
持续开展“两新”党建“三集中”“两个覆盖”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广“支部建在楼上”,新建楼宇、商圈联合党组织29个,覆盖企业商户1100多家,打造了“红色楼宇”“红色商圈”。近三年来新建“两新”党组织522个,下派党建指导员1243名,实现了党组织“有形覆盖”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
吉利区采取“党建+项目”模式,全方位、多层次把党建工作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引导党员在基层一线、攻坚前线发挥模范作用,让党的旗帜飘扬在项目建设最前线,聚集合力保障了黄河湿地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万众燃气电厂、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下一步,洛阳市将持续实施‘河洛党建计划’,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通过三年努力,着力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明显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洛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