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完成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重要文章。在《矛盾论》一文中,毛泽东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一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不同阶段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特别是为中国共产党分析和把握中国革命战争由国内革命战争全面转变为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及时调整革命战略,努力推动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关系原理是对矛盾特殊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其在内容上首先强调的是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进程中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次要矛盾的关系,概而言之就是,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历史走向,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强调主要矛盾的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并不否定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于每个次要矛盾作为复杂的事物系统中的方面,不仅与其他次要矛盾处于交互作用之中,而且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也影响和作用于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并通过这种影响和作用而对事物的性质以及发展方向产生作用和影响。复杂事物系统中的次要矛盾的作用还表现于,伴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原本处于次要地位的矛盾可能会逐渐转变为主要矛盾,而原来的主要矛盾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还会继续存在,但已经降低为次要矛盾。作为这种转变的结果,事物的性质也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即进入新的阶段。
这些基本原理要求我们无论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时,不能主次不分,而是要在通盘把握全局、对复杂事物系统中的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的前提下,着力抓住主要矛盾。习主席深刻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从认识的角度来看,只有抓住主要矛盾,事物内在的由主要矛盾规定的复杂联系才能被揭示出来,对此,马克思的《资本论》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典范,正是由于抓住了资本和雇佣劳动这个主要的矛盾,马克思才能对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层层剥离,系统地呈现其内在的运行机制;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只有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才能带动次要矛盾的有效解决,进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及军队建设发展也不例外,必须牵住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深化改革而言,这个主要矛盾就是领导指挥体制、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以及政策制度改革等。就现代化建设而言,比如,在武器装备建设和发展上,我们要把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摆在战略位置,加大建设力度,重点发展能有效制敌的“杀手锏”武器装备,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优化武器装备体系结构;再比如,抓军事斗争准备,核心是要把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制胜机理搞清楚,等等。当然,重点是全局中的重点,不能脱离全局,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军队建设发展,在抓住关键环节改革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两点论”,坚持用全面的观点抓建设,统一筹划和全面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领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军队建设整体水平。
许恒兵 翟松峰(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