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手工制作……孩子们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一种甚至几种“看家本领”;学校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个供孩子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逐渐完善;“网上祭先烈”、“向国旗敬礼”、“童心向党”、“优秀童谣传唱”……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润物无声中让道德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和风沐桃李,蓓蕾吐芬芳。在河南,未成年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繁花满枝,蔚然成荫。
近日,郑州市文明办副主任薛土岭,郑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王巨涛做客“豫文明·豫出彩”系列访谈栏目,就郑州市开展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未成年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社会反响一一道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待通过他们的做法推动更多的单位在未成年人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新进展。
阵地建设 让孩子放飞梦想
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在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处,到处都是孩子们的身影。目前,在郑州,这些场所均已实现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基本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乡镇中心学校全覆盖。
这,只是河南省全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薛土岭在访谈中也分享了郑州的经验,“近年来,郑州市按照‘实践育人’的基本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采取项目支持、政府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推进校外教育阵地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阵地建设好了不是摆设,发挥作用才是关键。郑州市充分发挥科技馆的效用,不断推出主题展览活动,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在暑假,利用各种校外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开展主题活动,近百个活动场所,上千个活动项目,菜单式的选择方式,丰富了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
薛土岭提到,纵观郑州每个学校每个阵地,都已形成了各自的品牌项目。除了传统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艺术进课堂外,超化吹歌等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遗传承项目也开始有了“继承人”。
立德树人 践行核心价值观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百余年前的《少年中国说》仍然铿锵有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关乎城市文明,更关乎国家前途命运。
“基于此,郑州市着力拓展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各中小学校以社团为依托,把德育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管理,把校内外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纳入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为每个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课程。”王巨涛举例,在废物回收利用的实践课堂上,孩子们用酒瓶、玻璃瓶、易拉罐做出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接受了要保护好环境的品德教育。
据了解,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郑州市还开展了“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系列网上网下教育实践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洒扫应对”和“认星争优”活动,用实践养成道德心;开展各类读书和诵读活动,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和重要纪念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经典、红色经典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除了这一系列活动,在郑州,一批优秀少儿原创作品的推出,也成为未成年人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快乐星球》《小樱桃漫画》《好少年》《少年司马光》《念书的孩子》《家有酒神》等原创作品,不仅深受孩子们喜欢,还受到大家广泛好评。”谈及此,薛土岭格外自豪。
重构“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 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天空
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成功在社会。郑州市重构“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实现了对未成年人关心关爱的“无缝对接”。
谈到郑州市在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方面的做法,薛土岭认为也是可圈可点的。郑州市首创国内第一个依托社区类似家庭照顾流浪儿童的新模式——类家庭,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为被救助小孩找“家”,让他住到合适的居民家庭里,不但解决了吃住问题,还解决了学习问题,让他有温暖感、亲近感。“类家庭”做法更是成为了郑州市未成年人教育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王巨涛说,郑州市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教育,通过家访、家长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运用良好家风,促进子女成长成才。
如今,随着活动载体的不断丰富、工作模式的日益创新以及各项措施的落实,河南省未成年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一幅展现未成年人良好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在中原大地。(安艳鸽 康世甫 朱丽文/文 王乙卜/主持人 牧堃 李冉冉 申久燕 杨鑫阳/视频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