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森阳:和鱼菜共生一起“嫁”到信阳

2018年12月11日12:02

来源:大河网

  在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白庙村,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个地道的“老西儿”,却扎根来到了信阳;他内蒙古农大硕士毕业,却甘心当了农民;他从没种过地,种菜不去施肥、养鱼也不换水,但是却比别人种地的收益高出两三倍……这个有趣又奇怪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我,今天我就来说说我的故事。

  我叫武森阳,也是一个“80后”。在大学攻读植物学硕士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对鱼菜共生模式有所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开始“不务正业”地四处去学习鱼菜共生的技术。那么什么是鱼菜共生呢?简单而言,鱼与蔬菜共生共养,形成内循环,鱼池中的鱼粪被水泵抽到菜畦中,被蔬菜吸收净化后通过虹吸的原理回流到鱼池中,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成和谐的生态平衡,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效应。在节水节肥近90%的同时,这种复合耕作体系的蔬菜产量却是传统农业的5倍,水产养殖产量则可以达到10倍!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人人谈食品安全而色变的形势面前,鱼菜共生这种让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生态系统,不更是值得我去上下求索并为之耕耘奋斗吗!

  按照父母的期许,大学毕业后我是要回到老家山西大同发展的。然而那里除了曾经以煤闻名以外,冬日里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与缺水也让人印象深刻。而这样的自然环境如何能够成为孕育鱼菜共生的温床呢?到底何去何从,在2015年毕业季的六月,我想应该只有我的烦恼多于收获知识、告别校园的喜悦。

  随后,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农场结识了我现在的创业合伙人——陆松。这个黑黑壮壮的信阳小伙,也同样对鱼菜共生有着强烈的兴趣。攀谈中我了解到信阳地处丘陵地带,边角零碎地多被闲置,蔬菜种植只能依靠小规模人工种植,难以维持本地蔬菜的自给自足。优越的气温条件、水环境以及极大的市场空间,天时、地利、人和皆备,这让我心中瞬间熊熊不息地升腾起了到信阳创业的激情。然而,这个想法刚一冒头,就被坚决反对的父母浇了一盆冷水:“你见过几个硕士毕业去种地的?你知道干农业有多大风险吗?更何况你一个外地人不赔个底掉才怪……”我只能耐心地和他们沟通,描画鱼菜共生项目美好的前景,最后终于说服了他们。青青稻黍,楚韵信阳,2015年,我告别熟悉的大同来到陌生的信阳,和陆松成立了青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准备施展拳脚,让梦想开花结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直到真正开展具体工作时,我才知道父母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在村里的帮助下,我们在一所废弃的小学校周边平整土地,开始建棚挖池。由于不懂建设大棚的建筑知识,最初设计的鱼池并不合理,雨水多时就发生过坍塌事故,而且养殖时也陆续出现死鱼或者蔬菜营养不良的情况,我们这才注意到鱼菜比例一直以来都被我们疏忽了。鱼过多时蔬菜无法将鱼粪中的营养全部吸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中的有害物质越积越多,鱼就容易生病乃至死亡,而鱼过少时鱼粪的营养又跟不上蔬菜的生长需求,蔬菜的品质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当时,鱼菜共生在全世界都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并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学习借用,我们该怎么办?我虽然深深地爱上了信阳的美食以及茶文化,但是“嫁”过来的鱼菜共生却水土不服。一切似乎又都回到了起点。

  在租住的三间民房,陪伴我的一条叫路飞的狗每天都不忘到处于停滞状态的大棚边“视察”一番,仿佛那是他的财富一般。我们不能放弃,既然没有退路就只能风雨兼程。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住在地头、吃在地头,一边查找相关资料并专业的老师们咨询求教,一边不断地摸索实践,还要隔三差五地去“化缘”寻找资金。这个过程是枯燥且寂寞的,也是非常难熬的。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摸索,我们试验出一套适合在信阳生产的鱼菜共生模式,能够最大保证鱼和蔬菜的产量与品质。然而一直埋首钻研鱼菜比例这一关键问题的我们却没来得及思考另外一个关键问题:产品怎么卖出去。现在的市场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接下来如何把我们蔬菜和鱼销售出去,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又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难题。

  事实证明,好的产品的确自己会说话,但是也得有人教它说话。如何凸显出我们产品的特色呢?我们首先通过免费试吃活动吸引顾客到基地参观并赠送绿色蔬菜,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产品——为什么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为什么价格要比普通蔬菜高……随后我们又通过会员制送货上门的方式来提高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并且与本地几家高端饭店签订供销协议。“三板斧”下来,鱼菜共生从生产到销售的难题逐一被攻克,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终于初步趋于完善成熟。历时两年,我和陆松也终于第一次品尝到了创业的美妙滋味。

  从之前的从不干农活,到整天蹲在大棚里、跟蔬菜打交道,我自己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我经常对周围的人说,“土地是农民的亲人,而农民是我的亲人,我一定要将鱼菜共生大棚做好,并且带领本地村民一起致富。”从创业之初,我们就吸收了周边村子的闲散劳动力和贫困户到大棚里,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随着时间的迁移,他们从鱼菜共生的质疑者变成了第一批“粉丝”。其他的村民看到我种的蔬菜无论是产量还是售价都比自已家种的好时,都到这里“取经”,不少迟疑观望的村民开始跃跃欲试,复制鱼菜共生大棚,走上一条稳定可靠的脱贫致富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现如今,鱼菜共生不仅获得了河南省“豫创天下”创业大赛优秀奖、信阳市绿色食材质量金奖等多项荣誉,引起了河南广播电视台、信阳日报、信阳市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及各级领导、商界伙伴的频频关注,更加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产品也赢得了很多客户和餐饮单位的认可,今年以来每月的销售额都在数十万元以上。这样的成绩是我们当初没有想到的,更是未来不能满足的。因为未来,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极具指导意义。河南有交通优势、市场优势、政策优势以及生态优势,我们要利用好这些优势,深耕精细农业发展,持续在优质农副产品上发力,由过去的偏重数量到现在数量与质量、效益并重,进而让农业更绿、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目前我正着手将园区建设成一个集采摘、观光、餐饮于一体的体验园区,并以此为模板,向农民及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鱼菜共生技术,进而在信阳周边建立多个“小而精、多而美”的蔬菜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健全种植、管理、销售及售后制度,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生态蔬菜生产基地,最终形成信阳本土的特色品牌。我们的梦想是在未来五年内,实现经济效益超3000万的“小目标”。届时,形同“蔬菜楼房”的多层鱼菜共生系统也将有可能诞生,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让市民吃上低价位、原生态的蔬菜,让山地坡地变成金山银山,让农民轻松体面地从事农业,将是我们始终不渝地追求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大目标”。

  秋高气爽,又到了收获的季节。鱼菜共生大棚中,地下的池塘里水流潺潺,清的鲫鱼、红的鲤鱼欢快地游来游去;地上的菜畦里,空心菜、木耳菜竞相生长,西红柿、黄瓜勾人食欲,甘甜清香的瓜果味道不时引得三五成群的采摘市民会心一笑,仿佛回到了童年一样。每天看着这样的情景,我都觉得这是最幸福的时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我和我的鱼菜共生“嫁”到信阳,收获了风雨同舟的创业伙伴,收获了创业的艰辛与喜悦,收获了与很多客户的友情,也收获了爱情。明年初我的孩子就将降生在信阳,我想他不仅会见证信阳成为我创业的“始发站”,也将会见证我和我的鱼菜共生在信阳走向更大的辉煌。

编辑:康世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