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峰带领农民种的铁棍山药,这几年真的是出了名。2015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了金奖,2016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了金奖,2016年第十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2017年8月刚刚结束的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又获得了金奖。
托举起这么多金奖的马红峰,是土生土长的温县张羌街道办事处马庄村人,今年已经60岁了。自从1971年高中毕业,46年来他一直奔波在田间地头,行走在群众中间,学习、实践、研究、推广农作物,主要是四大怀药——古怀庆府(范围相当于焦作市温县、沁阳、武陟、孟州)所产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的种植,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土专家”。
9月25日至26日,记者到温县采访,马红峰一边陪记者参观他和当地农民联合成立的怀药种植专业合作联社,一边向记者讲述他的成长历程和内心忧乐。
从农民技术员到业内权威专家
“那时,在我们马庄村,省里设有一个农业科研站,科研站的专家都是省农科院、新乡农科所派来的,主要在我们这儿搞农作物如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及四大怀药的稳产高产试验研究。高中毕业后,我一有空闲,就跑到科研站向专家们讨教,跟着他们到田间观察记载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学习掌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了解各种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一两年后,我就成了村里的农民技术员。”
马红峰回忆起往事,滔滔不绝:“1981年,我有了初级职称——被评为助理农艺师;1983年,我有了中级职称——被评为农艺师;1988年,我有了高级职称——被评为高级农艺师。1995年后,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四大怀药尤其是山药的种植、研究、推广方面。重点是种子繁育和高产栽培,把它们分成高肥组、中肥组、低肥组,在大田里进行高产稳产低成本种植试验。”
付出汗水,总有收获。四十多年如一日,他一步步完成了对自身业务技术素养提升的供给侧改革。马红峰自豪地对记者说,他现在是温县四大怀药协会会长、焦作市怀药协会副会长,还是省科协专家委员会委员、省信息化037112316可以随时电话技术咨询的四大怀药专家之一。
从常规种植到“三品一标”提质增效
马红峰说,从1995年他带领本地农民开始种植山药一直到现在,温县铁棍山药的种植从产量到质量,大致经历了四个层面的飞跃提升。用当下时髦的话说,就是进行了多次农业供给侧改革。
时年,在他的呼吁下,成立了温县岳村乡铁棍山药协会,开始宣传、引导、组织农民种植山药。那时许多农民还在搞常规种植,管理粗放,品质上不去,价钱也上不去。
“如何打破铁棍山药长期价低、难卖的僵局,不断提升铁棍山药的品质、市场知名度、消费者认可度?我们把目标放在了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上,简称‘三品一标’。2006年,我们将铁棍山药申请认证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2008年开始,我们按照无公害食品的标准种植铁棍山药,经检测,各种农药化肥残留均不超标。2010年,我们开始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种植铁棍山药,所使用的化肥、农药,包括灌溉等全部按照标准。2012年,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3年,我们开始按照有机食品标准种植铁棍山药,不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等,只使用有机肥。按照有机食品技术操作规程种植的铁棍山药,2016年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升级才能生存,不断升级才能发展。马红峰说:“常规种植的铁棍山药,市场上一般只能卖到6至8元一斤,无公害食品级的铁棍山药可以卖到8至10元一斤,绿色食品级的铁棍山药就可以卖到10至20元一斤,有机食品级的铁棍山药则可以卖到20至30元一斤。”
从自己富到带领大家富
为了带领更多的人种植山药及牛膝、地黄、菊花等怀药,2006年,马红峰带领5户农民入股成立了温县岳村乡红峰怀药专业合作社。从选地、选种,到播种、管理,直到收获,每个环节都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严格要求,精耕细作。一亩地的山药,一年下来能卖1万多元,净收入3000至5000元。
因为专业合作社由老马牵头,知名度不断提高,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到2012年,专业合作社铁棍山药种植面积就达1000多亩,牛膝、地黄、菊花的种植面积也达1000多亩。也就是在这年,许多其他怀药种植专业合作社也纷纷要求加入老马的合作社。于是,还是由老马作为牵头人,另外有15家怀药专业合作社加入,成立了温县红峰绿宝怀药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在种植上,变分散种植、单打独斗,为标准种植、集约管理;在销售上,变各卖各家、自立品牌,为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统一二维码,大大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温县红峰绿宝怀药种植专业合作联社铁棍山药及牛膝、地黄、菊花等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入股入社农户达1256户,辐射带动了温县全县的四大怀药种植。
马红峰告诉记者,目前,温县全县种植铁棍山药约有2万亩,牛膝约有1万亩,地黄约有2万亩,菊花约有1万亩。
领头雁的忧虑和期盼
从2013年开始,温县红峰绿宝怀药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启动了1000亩智慧怀药物联网监控信息化项目。项目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山药实行视频观察,对整地、种植、出苗、施肥、中耕、除草、收获全程监控,对土壤养分、水分、温度、湿度、地温、气温等通过传感器、接收器实时监控,铁棍山药种植管理实现了数字化、溯源化和科学化。
可是,作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的马红峰,内心依然有些忧虑:“目前,温县全县的铁棍山药中,按照‘三品一标’食品标准种植的,面积仅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都属于常规种植。而另外种植的共计约4万亩牛膝、地黄、菊花等,基本上都属于常规种植。期望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继续推动下,严格按照标准,大量推广‘三品一标’食品的种植,从而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吃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
马红峰接着说:“很多人不会辨别铁棍山药,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四个字——看、掂、折、尝。铁棍山药粗细通常如成年人拇指,均匀,表皮颜色微深,根茎有铁红色斑痕。须根多而密,且须的根部突起明显,去皮后色泽洁白细嫩。若直径太粗或表皮太光滑,则不是。铁棍山药单支重一般七八两,重过一斤的很少。将铁棍山药折断,断面细腻,呈白色或略显牙黄色,黏液少,肉质也较硬,粉性足。普通山药肉质没那么坚硬,粉性也不足。铁棍山药水分含量少,山药多糖等含量丰富,蒸熟后干、面、甜、香,能挤出水分的根本不是铁棍山药。”
马红峰最后说,目前在全国山药市场上,确实有以次充好现象。铁棍山药对种植环境很挑剔,投入大,亩产低,一年一季,同一块地至少间隔10年以上才能种一次。因此,期望全国各地技术监督、工商管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加大对山药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管力度,从而促进市场规范、公平竞争、打击假冒、保护品牌。